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準:“總量對衝”投機性資金流出

  • 發佈時間:2015-02-06 15:28:51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伊歌

  在全球貨幣動蕩加劇之際,中國人民銀行“非常規”地在非週末時間“意外”宣佈:從5日起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因存款口徑不同而造成計算差異,此次降準估計釋放流動性為5000億至7000億元。

  這次央行“放水”之所以“非常規”,是因為通常在春節前現金投放量很大,會出現較大的流動性缺口;而且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如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僅49.8%,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降準之舉也並不算“意外”。

  然而,這次“放水”更主要的原因是國際收支狀況的改變——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央行按照既定的政策邏輯逐步放掉“池子之水”。

  存款準備金率作為央行的政策工具之一,發達經濟體的央行都慎用甚至棄用這種“殺傷力”極大的數量型工具;但中國的央行卻將其幾乎用到極致:2011年6月,存準提高到21.5%,不僅史上所無,也為世所罕見。當時央行如此作為,是為應對在人民幣穩步升值後短期的投機性資金(“熱錢”)大規模流入。

  在美聯儲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QE)政策後,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利率之差擴大,加上預期人民幣升值,中國面臨套利的“熱錢”大規模流入。2010年11月,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池子論”,認為套利行為“防不勝防”,央行會從總量上進行對衝,“短期的投機性資金要進來的話,希望把它放在一個池子裏,而不讓它氾濫到整個中國的實體經濟中去。那麼,等到它需要撤退的時候,把它從池子裏放出去,讓它走。這樣的話,在很大程度上,在宏觀上能夠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隨後有央行官員進一步解釋:“池子”的比喻是指一系列貨幣政策組合,包括對流入外匯的管理,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公開市場對衝操作等貨幣政策各項工具。

  從央行的實際操作來看,存款準備金率正是“總量對衝”的最主要工具。2011年下半年起,外貿順差和經常項目順差減少,“熱錢”有流出趨勢,央行遂從2011年12月至2012年四次下調存準作出“總量對衝”。

  這次央行“放水”,也遵循同樣的政策邏輯。去年下半年,雖然進出口順差累計高達2778億美元,但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去年第四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912億美元,創出1998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資金流出導致外匯佔款收縮,去年12月末,央行口徑外匯佔款下降達1289億元,創下有記錄以來最高水準。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小幅貶值,屢屢逼近2%的每日波幅限制,套利資金流出跡象明顯。央行唯有降準,以“總量對衝”放掉“池子之水”。

  無論是美國的QE,還是歐洲QE,都是在維持低利率甚至超低利率下按時定量購買債券,近乎無中生有地大肆印鈔。儘管都是“放水”,但QE與基於“池子論”的“總量對衝”不能相提並論;更不能因此類比推斷央行實施“中國版QE”大規模“放水”。從央行的既定政策邏輯來看,“貿易順差、資本流出”的格局是否延續,是判斷未來會否繼續降準的最重要依據,而外匯佔款的變動則是最主要的觀察指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