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全面調整存款準備金率

  • 發佈時間:2015-02-05 05:55:4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距春節還有兩周的時間節點上,人民銀行選擇對存款準備金率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整,既有全面的普降,又有針對特定領域的定向調控,顯得意味深長

  2月4日晚,中國人民銀行時隔兩年多之後再度宣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並同時疊加採用定向降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除了對金融機構的普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這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援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

  “普降”準備金的時間窗口

  自去年11月人民銀行宣佈降息以來,業界對貨幣政策的動向一直保持高度關注,有關“降準”、“降息”的各種猜測和呼籲也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人民銀行最終選擇在距離春節2周的這一時間點進行一次“普降”,引發各方熱議。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選擇“普降”一方面是由於近期CPI增速低位徘徊和PPI連續“負增長”,市場上認為經濟活躍度不夠,出現了對“通縮”的擔憂;另一方面是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他國央行量化寬鬆的示範作用。

  “此次降準可謂如期而至”,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連續數日逼近跌停,資本流出增多,1月外匯佔款很可能明顯減少,加上節前資金需求上升的疊加影響,市場流動性趨緊,這是引發降準的主要原因。

  馬駿對此進一步解釋説,由於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外匯佔款已經不是一個投放長期流動性的來源,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在這一背景之下,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廣義貨幣的合理增速和適度的流動性水準,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除了國際收支因素之外,季節性因素也是這次央行降準的考量之一。”馬駿同時對近期央行的各項政策做了解讀。他表示,春節之前的一段時間,需要投放的現金量很大,會出現較大的流動性缺口,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保證流動性的節日供應。

  不過,對於此次央行“普降”時間窗口的選擇問題,業界有不同的聲音。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過去一個多月的貨幣政策操作並沒有傳遞出“寬鬆”的意味。這讓他們之前相信,央行會採取“相機抉擇”的策略,等看到1、2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之後再做重大決策。在這樣的背景下,央行此次降準超出了預期,與央行近期貨幣政策操作思路並不連貫,顯得有些突兀。

  穩增長意圖顯現

  雖然各方對於此次降準到來的時間的判斷有所不同,但對政策所傳達出的緩解流動性、穩增長意圖的看法則較為一致。

  馬駿表示,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要求央行通過預調微調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保持政策的鬆緊適度,起到穩增長的作用。最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包括繼續走低的PMI指數和繼續減速的房地産投資等。同時,通脹率持續走低,實際利率面臨上行壓力。

  數據顯示,3天前發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製造業PMI)為49.8%,降至50%榮枯線下方,顯示了2015年實體經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同時,雖然2014年我國GDP增速為7.4%,仍處於合理區間。不過,最新的官方和匯豐PMI數據均顯示,經濟增長的動力難言強勁。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分析説,本次下調存準率意在穩定經濟增長,有利於經濟低位企穩,釋放穩增長的信號。

  同時,包括光大證券在內的不少機構預測,今年1月份的CPI會下滑到1%左右,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低。再加上春節後各地方基建項目即將開工,此時採用降準工具,能夠顯示貨幣政策具有穩增長的意圖。

  穩增長需要鬆緊適度的流動性環境。上月的央行2015年工作會議已明確指出,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此次降準之後,流動性偏緊的狀況有望緩解。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多家機構均預計,此次降准將釋放約6000億元的流動性。

  調結構力度再加碼

  在“普降”的同時,人民銀行延續了去年以來“定向調控”的思路。因此,此次調整出現近年來較為罕見的存款準備金“普降”和“定向”疊加的方式。

  業內人士分析,全面降準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有可能導致經濟結構調整的動力減弱。此次央行同時使用定向降準手段,給予小微、三農領域明顯更大力度的支援,目的就是為了兼顧“調結構”目標。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同樣認為,定向調低特定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體現了結構性支援、定向調整的意圖,以增強對薄弱經濟環節的金融支援。從利率市場化推進、存款增速放緩、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大背景看,降準也是減緩銀行攬存壓力、降低負債成本,從而促進貸款市場利率下降的合理政策選擇。

  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去年金融行業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融資成本。然而,受多重因素影響,效果並不顯著。去年11月央行降息之後,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短期資金面趨緊;今年元旦以來,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有所回落,但具有代表性的7天回購利率波動中樞仍接近4%,明顯高於去年下半年約3%的水準。實體經濟所感受到的融資成本亦無明顯下調。

  趙錫軍表示,“重點照顧”政策意在著重增強金融機構支援結構調整的能力。同時,與此前針對“三農”、小微的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創新型政策工具相比,降準可從長遠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測,降準有利於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並通過增加信貸供應帶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還有利於改善銀行的信貸供應能力,提高貨幣乘數,進而促進貸款市場利率和整個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