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軌”制度缺口遠大於財政缺口
- 發佈時間:2015-02-05 01:05: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歷經二十余載,養老金並軌終於揚帆起航,“要統籌,先並軌”的原則再無異議。可是並軌之後的中國社會養老制度何去何從?還有哪些改革功課需要完成?這些是我國社會養老進入“後並軌”時代的新命題。
養老金並軌新政推出後,所需要跟進的綜合改革措施還有很多制度缺口,制度設計缺口要遠大於養老金並軌帶來的財政成本缺口,將3700萬人的養老金納入幾億人的社會養老金大池子,這不是個簡單的工程。
公務員待遇真的會因“並軌”而大幅降低嗎?以公務員為代表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對養老金並軌的心理反應最為強烈,在強調“一個統一,五個同步”的養老金並軌文件中,人們恐怕只注意了“一個統一”所帶來的專屬養老金待遇的削減,而忽略了對五個同步的理解,特別是建立機關事業單位的補充養老保險,即職業年金制度,這也是“五個同步”中最大亮點。根據方案,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還要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合計12%的職業年金與8%的養老金繳費率至少是相互彌補的。建立完善職業年金和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及彈性薪酬管理,將進一步提升優秀公職人員的待遇。因此,養老金並軌不但沒有大幅降低公務員養老待遇,反而提升了養老待遇分配的效率,只要公職人員盡職盡責且提高勞動效率就能夠獲得更高的待遇,符合多勞者高待遇的基本原則。
所以養老金並軌後,對待遇協調機制的配套措施必須要持續跟進,按照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制定職業年金的計發辦法。同時機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進一步從選人、育人、用人、留人機制層面進行深入改革。避免出現職工內外收入倒挂的現象,明確福利項目設置的許可權和程式,該有的透明不能少。
提高增值保值能力是養老金並軌後亟待著手解決的問題。要想實現養老金增量改革的目標還要注重開源節流。精簡機關人事、增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社會化成本管理意識等辦法都只是“節流”。要想“開源”,歸根結底還要實現養老金基金投資回報的持續穩定增長。2000年到2013年我國養老金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不足2%,而同期CPI的平均增長幅度卻已經達到2.2%;34個經合組織成員(OECD)養老金收益率基本保持在5%至15%之間,我國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情況非常差。養老金實施並軌後,緊接著就是進一步放低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直接對接的門檻,側重實現養老基金投資的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建立拓寬穩定、可靠、多樣的養老基金籌集渠道。可以將實業投資和證券投資相結合、權益類投資産品與固定類投資産品相結合、國內外投資相結合,以確保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持續增長。
養老金並軌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然而真正建立服務多元化且待遇統籌化的社會養老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軌只是養老金管理制度改革萬里長征第一步,還有很多問題亟須全方位配套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來解決。政府、市場、社會各自角色歸位,讓養老金並軌輕裝前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