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今年一號文件的五大看點

  • 發佈時間:2015-02-03 11:13:06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常態下三農工作如何調整?今年的一號文件已正式頒布,全文共32條,每條下又有數條政策,加起來應該有幾百條政策,基本上把三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裝進去了。好處是比較全面,不足之處似乎是太全面了。細細看來,與過去相比,還是有不少新的變化,主要有五大看點:

  糧食安全政策越來越精細化了。

  今年的糧食安全政策從過去的粗放逐步走向精細化,比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制度,口糧生産落實到田塊地頭等等。

  糧食安全可以説一直是一號文件永恒的主題,原因當然由於十三億人口的巨大壓力以及糧食安全自給政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近年來愈演愈烈的一個現象就是越富的地方,越不願生産糧食,糧食生産逐步向貧困地區轉移。因為糧價全國統一定最低收購價,生産糧食最不賺錢。以一畝地來計算,種一畝糧食,即使兩季,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就很不錯了;如果種果,5000多元不算多;如果種大棚菜,尤其是跨季節菜,兩三萬元也沒問題;如果建工廠,一畝地能帶來百萬的GDP;如果搞商業地産,一畝地應該是以億計的GDP。這個賬誰都會算,所以越富的地方越不願意種糧,糧食生産事實是已成為雞肋産業。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中央已出臺專門文件,目標是讓糧食主銷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的糧食生産責任。可不要小瞧這個文件,有許多具體的考核目標,以後不專門考核GDP了,但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如果要考核的話,來一個排名,那些富有地區就排得很難堪了。探索建立糧食生産功能區,須將口糧生産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保障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口糧並不是泛泛的糧食安全,能夠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把生産口糧的具體地塊能夠落實了,糧食安全就應該能夠有保證了。

  這次還要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也是落實口糧地塊的一個主要抓手。中小城市周邊的地都很肥,但現在城市擴張很厲害,又有一個增減掛鉤,結果城市擴張首先就把那些最肥沃的土地都佔了。通過永久基本農田,以後中國也可以出現日本的“都市裏的糧田”了,這也是日本城市的一景。原來以為是日本人死腦筋,大都市商業區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有農村,居然還種田,後來了解到其實是法律制度所限。城市發展應該用差地,但中國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建在肥沃的土地上。矛盾想解決,也難啊。

  農産品安全檢測要落到實處。落實重要農産品生産基地、批發市場品質安全檢驗檢測費用補助政策。

  近期一個受關注的新聞是中國農民上千萬的大蒜出口到南韓,被檢測有問題拒收了。央視去年還有一個新聞講山東的姜農一家兩制問題,出口的與自家吃的姜不用劇毒農藥神農丹,而賣到國內市場的用。現在的農民為了不除草,在種植環節就用農藥來拌種。為何出現一家兩制?這跟我國目前各地的抽測體系形同虛設有關係。

  央視記者在報道河南雙匯瘦肉精事件時,通過偷拍了解到,原來各種檢測證是可以用錢買的。另外還有“送檢”制度也挺牛的,就是你自己送,傻子也會專揀好的送。凡此種種,基本上讓國內的有毒食品暢通無阻。

  讓農産品生産基地與批發市場檢測也是一個奇怪的政策,批發市場是按流量來收益的,出於自保,誰查得嚴,誰就沒生意了。這種制度安排要管好農産品品質才怪呢。

  所以食品安全檢測要想真正成為有牙的老虎,兩條最重要:第三方檢測,政府買單檢測費。做不到這兩條,檢測基本上還是過去的形式主義,假貨毒貨橫行,劣幣驅逐良幣。

  推進合作社與超市、學校、企業、社區對接。

  記得到山東青島的一個村莊調查了解到,該村與青島一些單位建立了直供體系,所種蔬菜直接供應,這樣既減少了中間環節,又能夠讓用戶吃到放心安全的菜。去南韓了解到,他們的合作社在城市開了不少的超市,也直接向學校、企業與社區供貨。這個模式真的很好。

  目前我國的蔬菜供應鏈太長,菜農種菜,小商販到府收購,拉到産地批發市場賣,大仲介拉到城市的銷地批發市場,然後再被小商販拉到城市的農貿市場賣。環節如此多,菜的品質基本上沒有任何保障,利潤也基本上被中間環節賺走大半。

  如果推進合作社進城直供,消費者與生産者的利益都能夠得到保證。生産者可以賺到至少比過去多兩倍的利潤,消費者可以吃到放心的食品,也可以直接追溯到生産者。這樣就把過去農産品的匿名化問題給解決了。但一家一戶做不到這些,只有大家聯合起來,比如一個村莊,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走出村莊進入城市。

  但這個事要做好,還需要消費地的城市社區來配合,打破目前的利益格局不容易。再者,目前的農村合作社不少是公司的翻版,真正是農民的聯合不太多。不過這個工作真的挺有意義,有很大發展潛力。

  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過去一講農業産業化就是公司加農戶,結果這種模式,利潤基本上被公司拿走了,農戶留得很少,種糧一直是個不賺錢的行業。目前從田頭到餐桌有七個環節,如果從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利潤是一百塊錢,那麼很多種植者的利潤不到10%、15%,很低的,大量的利潤被加工和後面的銷售環節拿走了,種植者拿的利潤特別少,如果通過一二三産業融合,就能把利潤留在農民手中。

  一二三産業融合其實也是國際經驗。日本最近一些年一直在提第六工業化,所謂第六工業化就是一二三産業融合,南韓這兩年也開始搞第六工業化。東亞這些國家農戶規模都很小,如果純粹搞生産,一個是和市場割裂,另外,利潤也主要是被加工銷售環節拿走了,留給生産者的太少。所以要搞一二三産業融合,讓生産者獲得合適的利潤。

  其實這種融合,可以提高食品安全水準。目前消費者吃的東西不知道是誰生産的,生産者不知道自己生産的東西賣給誰了,如果一二三産業融合之後,誰買他的東西,農民就知道了,消費者知道我買的是誰的東西,某種程度上縮短了産業鏈,也有利於消費者和生産者加強互動,也少出現因為中間環節太多導致的各種資訊不對稱和安全問題。

  儘快制定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準入和監管辦法,嚴禁擅自改變農業用途。

  工商資本有很強大的動力進入農村,但不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拿到土地後,要不了幾年,就開始對這些土地做文章,改變土地用途。中國不少地方是人不告,官不究。從經營來看,土地在農民手裏,用來從事農業,種植糧食的可能性比土地在企業手裏要大。如果企業拿土地來種糧食,其成本高昂,是無法賺錢的。所以企業在拿到土地後非糧非農的衝動很大。再者高價租來的地,如果一直虧損,農民的租金還不上,問題也很大。

  所以如何對這一塊進行專門的監管,過去是一個盲區,未來如果專門出臺相關管理辦法來把這一塊管起來,可能會好些。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