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家險企4季度銀保新單5700億 上市險企不足1/4
- 發佈時間:2015-02-03 11:11:15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四季度成長型壽險公司同業交流會”上,參加交流的25家險企銀保新單達到5686.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其中19家險企同比有增,僅6家小幅下滑,四大上市險企份額不足1/4。
中國人壽居首位
在大智慧通訊社獲得的該份銀保新單數據顯示(見下表):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排名第一,2014年銀保新單保費達到781.59億元,市場份額為13.70%,同比增長1.8%;排名第二是華夏人壽,新單保費達到656.45億元,市場份額11.50%,同比增100.40%;排名第三的是人保壽險,新單保費達到482.06億元,市場份額為8.50%,同比降13.3%。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大智慧通訊社獲得的另一份同業交流數據顯示,安邦人壽去年銀保新單保費為622億元,如果安邦人壽也參加此次同業交流排名,雖然排在中國人壽和華夏人壽之後,但穩列前三甲。
2013年,在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排名前十的保險公司中,同比下降的有三家,即中國人壽同比下滑15%,泰康人壽同比下滑23%,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壽險同比下滑16%,該三家險企在2014年表現迥異:中國人壽勉強扭轉下滑態勢,實現正增長;泰康人壽則發力大增45.7%;而太保壽險則擴大下滑之勢,市場份額也跌到10名開外。
在2014年中,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排名前十的也有三家出現同比下降,即人保壽險下降13.3%,富德生命人壽下降12.7%,中郵人壽下降8.9%。人保壽險在2013年收入555.7億元,同比增加17%,當時排在第二,2014年則被華夏人壽以同比翻番的態勢趕超;富德生命人壽2013年位列前三,屬於老牌銀保“黑馬”,不過在2014年年中開始減速,謀求轉型。銀行係險企老大中郵人壽位列第十位,是成立6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
四大險企銀保份額較小
雖然在原保費總收入上,中國人壽依然保持著“四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四大險企合計更是將近半壁江山,但在銀保渠道上,四大上市險企並不出色,四家上市險企合計收入亦不足1/4。
數據顯示,除中國人壽依然保持老大地位外,新華保險僅收入313億元,市場份額僅5.5%,同比增4.4%;太保人壽收入102.8億元,市場份額僅為1.8%,此外還同比大幅降33.1%,降幅居首;平安人壽銀保新單保費為83.78億元,為四大險企中墊底,市場份額為1.50%,不過與太保壽險不同,平安壽險去年以來,銀保渠道大幅轉暖,新單規模同比增加26.1%。
雖然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被計入規模保費之中,卻不在保監會原保費的統計口徑範圍內,從2013年5月開始,人身險保費收入的統計口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保監會在往年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一欄外,新增“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兩個統計標準。
一位大型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向大智慧通訊社表示,保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其實就是萬能險未計入保費部分,不過雖然萬能險一部分保費未計入原保險保費收入,但其對償付能力的影響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以新華保險(601336.SH/01336.HK)為例,為力挽狂瀾在2013年4月份一款資産導向型産品,將不低於90%的資金投資于特定創新金融産品項目,項目每年預期收益率不低於5%,銷售狀況良好。但因“精選一號”為萬能型産品,不能計作保費收入,因此對總保費無顯著提升作用,新華保險推這款産品的主要目的還在於維繫銀行渠道和獲取客戶資源以作二次開發。
據了解,由於順應保監會“價值轉型”的要求,多家保險公司開始醞釀價值轉型,提倡長險期交業務,培育個險渠道,所以銀保新單保費收入開始下降,但保單價值率卻得以提升。
不過,平安人壽卻在2014年加大了銀保的開發,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中報顯示,截止上半年銀保渠道總保費104.2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6.88億元同比增長56%。銀保渠道的劇增使中國平安新業務價值率增長為16.6%,低於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中國太保2013年年報顯示,新業務價值增長僅為6.2%,而2013年同期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還不升反降。有投資認為,中國平安如果以後加大銀保渠道,必將在新業務價值上有所犧牲。
“黑馬”背後是盈利之殤?
華夏人壽無疑是2014年銀保最大“黑馬”,除了銀保新單位列第二之外,2014年華夏人壽全年實現規模保費715億元,同比增長92%,市場份額4.2%,成功晉級市場第七位。
此外,相對於另一條銀保“黑馬”安邦人壽為市場矚目,華夏人壽似乎低調的多。1月8日,上市公司同洲電子(002052.SZ)公告稱,遭到華夏人壽的舉牌;1月13日,同洲電子再度公佈控股股東減持3.83%股份,雖然沒有披露接盤方,但外界認為或仍與華夏人壽有關。
根據大智慧通訊社統計發現,截至2014年9月30日,在A股市場,華夏人壽至少進入7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東之列,投資已超百億元。比如華夏人壽持有中國平安(601318,SH)9522.4萬股,為第七大股東;持有中信證券(600030.SH)2.5691億股,為第四大股東;持有金地集團(600383.SH)1.7699億股,為第六大股東。此外還包括長園集團 (600525.SH)、新黃浦(600638.SH)、哈藥股份(600664.SH)、太平洋(601099.SH)。
與安邦保險類似,包括華夏人壽、前海人壽、生命人壽等眾多中小險企輪流成為銀保“黑馬”,卻被業界認為走的是一條“資産驅動負債”的模式,這種模式是保險公司先在投資端找到資産品質較好、滿足收益要求的項目,再通過保險端(負債端)的保費快速增長來實現資金的籌集。而保費快速增長的法門,便是銷售收益更具競爭力的萬能險等保險理財産品。綜合來看,只要投資端的收益能夠覆蓋承保費用和其他支出,公司就能實現盈利。
不過分析人士卻認為,目前伴隨該模式的險企往往卻出現了利潤虧損,退保率高企和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現象。比如根據2013年年度的財務報告。根據大智慧通訊社統計58家非上市壽險公司發現,2013年非上市壽險公司仍然虧損過半,而且其中近八成出現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困局。
比如2013年銀保黑馬富德生命人壽,實現凈利潤53.56億元,在所有非上市險企中排名第一,不過公司凈利潤的暴增得益於一筆58億元營業外收入,而對於此筆收入,年報中卻並未在附注中給出説明,除去該比收入,凈利潤則為虧損,此外償付能力從198%下降到168%。
據大智慧通訊社了解,因注重銀保理財型産品,同時投資風格激進,近幾年富德生命人壽獲得了業內排名的大幅提升,不過2014年在銀保端“前進”步伐開始慢了下來,比如去年下半年,富德生命人壽設定了約190億元的新業務保費目標,但實際僅完成126.13億元。當然銀保新單下滑的同時,業務結構和品質卻有所改善。在上半年325億元的銀保新業務中,期交業務達成21億元,同比增長82.7%,其期交規模在同業中位列第二,僅次於中國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