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濕地,呵護我們的未來
- 發佈時間:2015-02-03 05:13:1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然而,雨洪利用率不足10%,每年1.6萬億立方米淡水白白流入大海,相當於全國全年6200億立方米用水量的2.6倍。近年來,我國洪澇災害頻發,雨洪資源大量流失,不是因為降雨量明顯增多了,而是由於森林濕地調水的功能減弱了。盛雨的‘水盆’變小了,有水留不住了。”2月2日,第19個世界濕地日活動啟動之際,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如是説。
濕地是碳匯,又是碳源
黃水嘩嘩,注入大池。池中滿是懸浮的模組,模組上種滿水竹芋。這裡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城東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只見渾水經過人工濕地凈化後,就變成清澈見底的清流,汩汩流出。
據污水處理廠負責人介紹,劣五類水質流經濕地後,可凈化為三類以上水質,達到飲用水源安全標準。
“試驗表明,1平方米濕地可以處理1個人産生的生活廢水。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我國現有濕地5360.26萬公頃,每年可凈化污水154億噸。全國濕地貯藏著2.7萬億立方米淡水,佔全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的96%。”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説。
除了儲水、調水、凈化污水等功能外,濕地還關乎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生態平衡、文明興衰。
濕地被譽為“物種基因庫”,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依賴濕地繁衍生息。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表明,我國濕地有濕地植物4220種、脊椎動物2312種、魚類1763種,是名副其實的“物種搖籃”。濕地既是碳匯,又是碳源。據統計,佔全球陸地總面積8.6%的濕地儲存的碳總量約為7700億噸,佔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的35%。我國沼澤濕地碳儲量達47億噸。僅若爾蓋濕地儲存的泥炭就高達19億噸,平均每公頃碳儲量約4130噸。
“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已高居全球第一,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國際國內壓力。加強濕地保護,已經成為我國保障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説。
濕地破碎化,成生態孤島
老北京居民都知道,身邊的永定河已經斷流30多年,早就失去了飲用水源地的功能。目前北京段的永定河水流,是每年人工注入的,據説每年需補水1.3億立方米。據統計,北京濕地面積已從20世紀50年代的2568平方公里,退化到目前的526平方公里。
北京永定河斷流、濕地退化,只是全國濕地嚴峻形勢的一個縮影。
最新的全國水利普查公報顯示,全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上世紀90年代的5萬多條,減少到現在的約2.3萬條,減少了一半以上。河北95%以上的河流出現斷流。號稱“華北之腎”的濕地白洋淀,面積從20世紀60年代的近千平方公里,萎縮到目前的200多平方公里。過去60多年,我國濱海濕地凈減了119萬公頃,銳減了50%。全國圍墾湖泊面積達130萬公頃以上,湖泊消失了1000多個,減少蓄水350億立方米。1990年到2000年,全國濕地減少500多萬公頃,近10年又減少近340萬公頃。黑龍江三江平原的自然濕地,由解放初的500萬公頃減少到91萬公頃,減少了約82%。
大規模的無序開發建設,導致濕地嚴重破碎化和功能嚴重退化。馬廣仁説,長江中下游原有100多個通江大湖泊,現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陽湖兩個,導致河流、湖泊的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以前,黃河在枯水期流經若爾蓋濕地後,水量能增加近40%。自20世紀60年代起,為擴大草場面積,當地對泥潭沼澤進行了大規模開溝排水,僅若爾蓋縣就有約10萬公頃的沼澤地被排幹水分,造成濕地碎片化、嚴重沙化,涵養水源的能力大幅降低,成為黃河水量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濕地破碎化,成為生態“孤島”,自我修復、自我調節能力明顯下降。《201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十大流域中,黃河、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5大流域水質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的流域污染比較嚴重,四至五類、劣五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20.9%和10.2%。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湖泊受到氮、磷等物質的污染,10%的湖泊富營養化污染嚴重,富營養化面積擴大了60倍。我國東南沿海許多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已處於瀕危狀態。“長江白鰭豚已處於功能性滅絕狀態。20世紀50年代,洪湖濕地魚類還有100多種,現在只剩50多種。”
“長期以來,濕地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對濕地的圍墾、基建佔用、污染、過度捕撈和採集、過度放牧等多種威脅仍然十分嚴重,已經遠遠超出了濕地生態系統自身的承載能力,濕地生態系統已不堪重負。”張永利説。
守住紅線,科學保護濕地
冬日的浙江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綠草青青,碧波脈脈。據西溪濕地公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金成濤介紹,近年來,杭州市根據西溪濕地的植被特徵,積極開展植被修復工作,疏浚河道47公里,清淤250多萬立方米,護岸40多公里,實施錢塘江引水入園工程,公園水體水質長期保持在三類以上,形成了多樣性的濕地植物群落景觀。2005年至今,域內植物新增了345種,鳥類增加了64種,昆蟲增加了226種。
西溪濕地的修復工作,折射了我國近年來在濕地保護上所作的努力。
根據國務院2008年批准的“三定”方案,近年來,國家林業局制定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長期規劃和分階段實施規劃,建立完善了濕地補貼政策,投入從“十一五”期間年均3億元增加到2014年約20億元。目前,第一部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部門規章《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已出臺,已有20個省份制定了省級濕地保護條例。全國濕地保護面積已達2324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現在的43.51%。張永利表示,從治理角度看,全國濕地保護條例尚未出臺,一些關鍵性的制度仍不完善,濕地保護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顯不足,濕地保護投資與需求相比缺口依然很大,濕地保護恢復的科技支撐仍然薄弱,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我國每人平均佔有濕地0.6畝,僅為世界每人平均水準的五分之一,每年還減少約500萬畝濕地。如果這種狀況不儘快改變,我國濕地資源將會越來越少。《國家林業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劃定了全國濕地保有量不少於8億畝的濕地保護紅線。國家林業局將嚴格保護自然濕地,科學修復退化濕地,努力提升濕地保護的治理能力和水準,力爭到2020年,全國濕地保有量達到8億畝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5%。”趙樹叢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