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民間治水”
- 發佈時間:2015-02-03 05:13:1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是白洪鮑的“豐收年”:全國社會組織行業領軍人才、浙江省綠色先鋒……榮譽一個接一個落到他的頭上。
1月22日上午,《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民政局大廳,正面墻上“溫州市鹿城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和“溫州市惠民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字樣十分醒目。“新年開始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剛調研回來的白洪鮑説。
今年29歲的白洪鮑是溫州市綠色水網環保公益中心的創始人。在一次鰲江流域系統調研中,水源地小村莊裏村民的一句“我們只希望能有一口可以喝的水”,強烈震撼了他,從此確立了現在的“職業”。
白洪鮑認為,保護水環境,只開展監督還不夠,要從專業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2014年,綠色水網的工作重點在環境監督、環境教育與公眾參與、環境類行業發展3個層面。他説,綠色水網已建立了一套從資訊收集到後期推進的行動機制,還成立了民間治水專家團隊。先後推進永嘉永樂河、樂清張家灣村的電鍍企業偷排等環境問題的解決。“我們先後開展了‘小魚課堂’、‘小魚放流’等行動,共吸引7個城市1萬多公眾參與,累計投放魚苗561萬條”。白洪鮑説起工作滔滔不絕,“我們還通過‘江湖大會’聯絡浙江全省民間水環境保護機構,建立了行業協作機制。”
白洪鮑環保事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溫州的深化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2013年,溫州市成為民政綜合改革試驗區,政府出臺“1+7”文件,解決社會組織登記難、培育難、資金難等問題。2014年溫州市登記備案社會組織達2.84萬家,建成各級社會組織孵化服務平臺986家,承接政府職能167個,全市在10多個領域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累計投入資金超1億元。白洪鮑的綠色水網“誕生”正趕上溫州民政綜合改革。“第一家登記註冊,沒花一分錢。成長時期又趕上全省‘五水共治’,給了我們很大的發展空間。”白洪鮑説,“我們就是為了探索建立‘溫州的水環境保護第三方行動體系’,整合社會資源,對接政府政策,搭建橋梁,形成互補。”
2014年,綠色水網開始從單一的環境機構向行業發展轉型,他們成立了溫州市惠民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並與鹿城區民政局合作建立鹿城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並承接運營工作,開始了官辦民營的探索。
“一個環保機構運營開展社會組織的‘孵化’培育工作,空間很大,但我們沒有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白洪鮑説。如今,這個全國首家由政府委託第三方社會組織承接運營的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已經實現項目資源分享。比如舉辦的各種培訓、沙龍都向全市以及各個縣(市、區)社會組織開放。2014年4月19日,他們啟動了首屆公益節並舉辦大型公益展,吸引19個機構的22個項目加盟。還通過公益創投給10個機構的12個公益項目提供了40多萬項目資金支援。“去年底,我們又建立了社會組織第三方評估機制,並投入到了實際運營中。”白洪鮑説。
白洪鮑坦言,民間治水依然困難重重,但溫州志願者們沒有退縮。今年,他嘗試以溫州為核心建立和全國層面合作的供應鏈條,進行跨界和跨地域合作。同時他也努力做體系的調研、政策解讀等工作,以引領更多社會組織行業整體發展。“人才是社會組織眼下最大的需求。我的理想就是有一天,社會組織能成為一個對理想青年有很強吸引力的地方。”白洪鮑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