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金融為何重要

  • 發佈時間:2015-02-03 05:13: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環境保護工作者運用法律、行政等手段,還需要努力引入金融工具,通過金融杠桿作用撬動更多資金進入環境保護、生態修復領域。金融系統應加快轉型,讓金融系統對環境更加友好,讓環境友好型的産業有利可圖,“融金助綠,點綠成金”。

  生態金融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手段。生態金融指金融活動中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把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潛在成本、收益、風險、回報納入投融資決策中,通過對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經濟、生態、社會可持續發展。

  目前生態金融還是新生事物,很多方面的工作尚未到位,但作為一種政府與民意合力的大方向,生態金融是市場可以預期的一種必然。生態金融可以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通過綠色信貸、綠色擔保、生態信託、環境保險、排污權交易和生態補償等多種金融工具,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提供與生態經濟發展相匹配的金融供給,積極發展生態經濟,提高生態産品的市場佔有率,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另外,生態金融還是加快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的必然選擇。由於政府很難滿足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方面的人、財、物投入需求,但生態環境保護關係子孫萬代,必須儘早、儘快、盡可能好地實施,就必然要求發揮生態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實施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為資源環境、生態建設等領域引入更多資本,將最新、最先進的環境管理理念和生態治理技術應用於生態環境建設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的效率和水準。

  就以PPP模式為例,中央和各級政府在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鼓勵推行PPP模式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數量由2002年的537座增加到2012年的3340座,污水處理率由2002年的40.0%提高到2012年的87.3%;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2002年的54.2%提高到2012年的84.8%,大中型城市基本做到了污水垃圾處理全覆蓋。

  從宏觀層面來看,生態金融是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式。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新常態,生態金融成為經濟的新亮點。大力發展生態金融産業,將生態環保理念充分應用到金融領域,引導企業從單純尋求經濟效益向環境社會效益轉變,從源頭上治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有助於推進産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3年年末中國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項目貸款餘額5.2萬億元,綠色信貸支援的項目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8671萬噸、節水4380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7902萬噸。

  從金融機構自身來説,生態金融也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最近幾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在服務領域、業務結構等方面尋求轉型,生態金融成為金融機構的業務藍海,不僅優化其資産結構,而且還能防範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成為金融機構新的利潤增長點,也為其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機會。

  一些銀行在開展生態金融業務方面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比如招商銀行積極開展排污權抵押貸款、節能收益質押貸款、綠色設備賣方信貸等創新産品。

  當然,推動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改善,光靠金融是不夠的,還需要綜合利用法律、行政、技術、標準等手段綜合實施。在這種預期之下,市場資金也會相應地流入治污行業。

  可以期待,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東風到來之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法規、政策、標準出臺,限制污染,鼓勵可持續發展。生態金融必須、必定大有可為,發揮其對生産、生活和生態“三生共贏”的核心資源配置作用。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