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向霧霾開戰的草根“海龜”創業交響曲

  • 發佈時間:2015-02-03 00:32:2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矽谷,每天都有年輕人帶著夢想趕來,即使再匆忙也要不忘看一眼谷歌和Facebook大廈,憧憬著成為矽谷“擁有改變世界情懷的技術悶騷男”之一。然而,另一些人,他們生活在這裡、他們有著不錯的收入,但卻總會有人一咬牙買張單程機票回國大幹一場。

  李一帆就是其中一個。

  近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播出了一條長達5分鐘的專題片,題目叫《海外學子的“中國夢”》,講述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創業團隊,帶著在美國研發出的先進技術回到了祖國。

  對於他們的選擇他是這樣解釋的:“7年前,我嚮往的是外面世界的自由民主,7年後知道真正想要的,是祖國的繁榮昌盛,並且希望自己能盡綿薄之力,帶著矽谷最先進的技術回國創業,解決中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用7年寫下的答卷。”自大學畢業後就遠赴美國求學。7年後博士畢業,他放棄了矽谷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兩位合夥人回國創業,現任上海禾賽科技首席執行官。

  創業的字典裏沒有失敗

  在“圍城”外的人羨慕著矽谷明媚的陽光,乾淨的空氣,友好的科技環境,還有大公司優渥的待遇的時候。這些“圍城”裏的人們卻在糾結著“要不要回國”?

  “(這是)買櫝還珠”,李一帆如此看待矽谷工程師群體的現狀。這些擁有博士或者碩士學歷的留學生們多數畢業于國內名牌大學畢業,“我們不止有語言和專業成績,我們從各方面都很優秀。”

  “工程師眾多優秀的方面被忽視了,大家只看到和工作相關的某種技能”,對於大多數矽谷工程師而言,這項技能就是“編碼”。李一帆一直很為自己流利標準的口語驕傲,但工作的時候很少需要和外國同事交流,“有時候甚至都不用説話。”

  偏低的工作挑戰讓很多矽谷工程師感到不安和不甘,“當我可以想像10年、20年後自己的樣子時,我覺得我不想要這種生活。”

  “創業是個完全不一樣的職業。”在矽谷工作了幾年後,李一帆終於咬牙向前邁了一步,踏上極富挑戰的創業之路,“它需要我調動自己所有方面的能力,並且需要我不斷地去學習更多東西,這是現在的工作無法給我的。”

  李一帆從小到大的履歷,像是所有家長期望的範本: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就是班長;本科保送至清華大學精密儀器係,擔任學生會副主席。大學畢業後,李一帆走出國門,來到美國繼續求學,7年後,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機械工程系博士的身份畢業。接著,和許多名校畢業的理工生一樣,李一帆順理成章地進入矽谷名企工作。而在求學立業之路穩步前進的同時,李一帆娶到了一位來自杭州的白富美,又在去年6月迎來了可愛兒子的降生。

  如果這份履歷繼續按部就班地寫下去,隔年李一帆將拿到綠卡,10年後他的年薪會從10多萬美元穩步提升到20-30萬美元,他也許會買一棟房子、兩輛車,從此和妻子、孩子一起過上中産階級的幸福生活……

  不過,優渥的工作待遇、矽谷友好的科技環境連同當地的潔凈空氣並沒有吸引住李一帆的目光。2013年11月26日,經過近兩年的計劃與籌備,李一帆和他兩個夥伴孫愷和向少卿一年前創辦了“禾賽科技”,並且已經拿到了數百萬美元投資,主打産品是一種攜帶型氣體成分測試儀器。他們核心的技術來自孫愷在斯坦福跟隨博士導師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內同領域出名的杭州聚光科技就是2002年從這個實驗室走出來的。

  “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我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會成功。”這個第一次創業的“孩兒他爹”並不奢望一舉成名,但他覺得“作為一個創業者不會失敗,因為創業這個過程給我的收穫也許是工作10年都沒有辦法獲得的”。

  帶著高科技向霧霾宣戰

  相比與10年前的技術,他們的研究成果讓氣體監測儀器成本更低,尺寸更小,因此可以為使用單位提供更多便利。例如可以通過移動的方式代替傳統空氣品質測量方式為整個城市不同地點提供實時監測數據,也可以搭載在天然氣公司的檢測車上流動監測城市內是否發生泄漏。

  對於他們創業的前景,李一帆説道:“借用網上經常説的一句話,我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天然氣檢測僅僅是第一步,是養家糊口的重要的一步,也是能最快實現商業化價值的。我們的儀器還能同時測空氣中的各種有害氣體,把這些數據一起上傳到雲端。氣體檢測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是現階段的檢測都是定點檢測,美領館和景山公園可能差異很大。我們可以做的是,利用低成本的高精度檢測,形成一個實時更新的空氣品質地圖,讓大家通過手機端的APP(第三方應用程式)就可以輕鬆獲得需要的環境品質資訊,而且比PM2.5更加詳盡,可以細分到每一類的有害氣體含量。室內的空氣可以靠凈化器,室外只能靠口罩。在室外空氣品質堪憂的情況下,區域性的差異決定了大媽能去哪跳廣場舞,大爺能去哪遛鳥,小年輕能去哪戶外活動。這些數據不僅不同民眾需要、環保部門需要、政府需要,這個是我們想要做的,作為一個數據提供機構,抓住空氣數據的入口,在這個基礎上做各種免費、收費的服務。”

  有所堅持有所不堅持

  對於氣體檢測這個偏小的市場,它需要高技術門檻,初期投入也是很大的,在融資方面,用李一帆自己的話説:“真是牛鬼蛇神各種投資人都見過一遍。”他説,找早期投資人和一段靠譜的婚姻很像。

  李一帆還對正常靠譜的投資人有個分類,一共三種。

  第一種是check(檢查)邏輯的投資人,就是他會看你説的東西邏輯性是否説得通,有的創業者可能自己都沒想清楚,説著説著就暈了,基本在這個check上就跪了。

  第二種是check assumption(假設)的投資人,一般投資人和創業者在這裡會糾結的比較多,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對於局勢的假設。這種情況下,聰明的投資人應該是讓團隊來做這個判斷,而不是企圖用自己的assumption去壓倒團隊的assumption。

  第三種是check 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的投資人,這種投資人專門找名校畢業,企業高管。因為他可以從創業者的機會成本影射出這件事的價值,畢竟放棄了很多出來創業的人也不是傻子,肯定是深思熟慮後奔著更大價值的東西去的。

  李一帆還説道,其實,他融資的過程,都是靠自己這些年來積累的人脈,他覺得人脈真的是很重要的。

  >>對話

  中華工商時報:很多人對於回國創業都有些“水土不服”,江湖險惡,深水莫測,要懂各種生存法則,所以很多“海龜”遊了一圈兒又回去了,對於國內這樣的創業環境,你有什麼心得?

  李一帆:我同意這種説法。我對國內的創業環境也了解的不是很多,我覺得與國外最大的差別是競爭更激烈,相對而言,國內現在的商業文明還是不夠好,抄襲嚴重,沒有絕對有事的話,一旦做出産品來很快就會有人跟上來。不像在美國,相對而言要寬容些,會給你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你的研究和産品。

  我的觀點是,有所堅持有所不堅持。“我當年去美國的時候就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不溺死在中國人的圈子裏,8年前我來美國的時候,為了體驗美國文化,放棄了很多東西,少吃中餐,刻意遠離中國人圈子,用蹩腳的英語和老美玩弱爆了的Beerpong(一種喝酒時玩的遊戲),因為我覺得到一個地方就要充分體驗它的不同之處,呆在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適環境)很容易虛度時光。既然來了美國就要學美國文化,關心體育政治,多跟本地人玩,吃漢堡意面,這樣才會活得開心而且收穫最大。

  我覺得現在回國了也一樣,這種轉換應該是徹底的,不留退路的。放棄腦子裏在美國形成的思維定勢,洗掉身上的洋氣,重新去體驗和學習中國的生活方式和處事法則,同時利用在美國學習到的技術也好,理念也好,還有8年在異國鍛鍊的強大的心理和厚臉皮。剛開始可能會有不適應可能會罵娘,但是既然做出了選擇就不要留戀過去或者給自己心理上留有退路。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努力讓新生活更精彩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選擇了創業其實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態度和一種人生的軌跡,既然做出了這個選擇,就應該盡可能地活得更用力,活得更精彩,活得不後悔。

  中華工商時報:當初選擇創業的初衷何在?對現在青年人創業你有什麼感受嗎?

  李一帆:提到創業初衷,其實我從小的夢想和愛好就兩個:管人和策劃一些東西,現在創業其實就是在做這兩件事,所以我選擇創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我負責除了技術和産品以外的所有事情,上到融資下到打水掃地,説到融資,其實人脈是很重要的,我完全是靠這些年來積攢的人脈來找到我的初期投資人的。

  其實對於青年創業,我沒什麼要説的,因為我也是剛剛開始,唯一一點就是每個人在做成一件事的時候,都是在巨大的否定下做成的,其實不用聽別人的建議。

  中華工商時報:目前你的公司進展如何?下一步有什麼計劃嗎?

  李一帆:回國後我一直奔走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幾大城市之間,前期的融資已經完成,在一輪輪的招兵買馬後,我們年前已經招了十幾個人,基本上是20個面試的人選一個吧。我們做技術的選人要求還是很高的,做的工作都是不可替代的。我們現在主要就是安下心來做産品了。

  我們下一步的大項目,應該説就是配合智慧城市,搞物聯網的空氣檢測。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資訊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資訊化高級形態。智慧城市基於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及大數據、社交網路、Fab 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微觀裝配實驗室)、Living Lab(生活實驗室)、綜合整合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於創新涌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慧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可持續創新。

  從技術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而我們就是來提供物聯網的空氣檢測技術的。實現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知識社會環境下的可持續創新,強調通過價值創造,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圖為團隊三人李一帆(左)、孫愷(中)、向少卿(右)與他們研發出的第一台樣機的合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