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財智 > 經理人 > 正文

字號:  

40年矽谷天使投資人林富元:中國迎最好創業環境

  • 發佈時間:2014-08-09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妍妍  責任編輯:姚慧婷

  “您擁有近40年的天使投資經驗,能講講什麼是天使嗎?”

  “著名作家許地山有一篇文章叫《竹子》,講的是有一棵竹子長在深山裏面,天天看的是星星、月亮、太陽,聽的是小鳥的歌聲、野獸的咆哮、流水的聲音,歷經雨打風吹,四時更替,十幾二十載過去了,它從幼苗一天一天長大,但它還是竹子。”

  林富元對記者娓娓道來,“有一天樂器匠來了,把這根竹子切了一半,挖了幾個洞,交給樂器師,樂器師一吹,星星、月亮、太陽,雲的顏色、風的感覺都通過音符流淌出來。這個樂器匠就好比天使,把竹子蘊藏的特殊才能充分挖掘出來。”

  林富元1951年生於中國台灣,70年代去了美國,是矽谷第一代華人天使投資人,著名的矽谷橡子園孵化器聯合創始人。最近,林富元集合40年創業投資經驗心得的新書《天使投資》出版,得到了賽富基金創始人閻炎、啟明創投、漢能投資等重要機構創始人在內的中美投資界多位大佬的鼎力推薦。

  幾十年來,林富元直接投資的初創企業達60多個,其中獲得上市或並購、倍增效果明顯的項目就有20多個,還有橡子園孵化器間接投資的天使案例有100多個。

  過去幾十年矽谷經歷的創新創業,林富元總結就是“創造新價值”,概括起來有五大主軸:Timing,第一個做;Intelligence,變智慧;Integration,整合整合;Packaging,包裝新概念;Scalability,大幅度降低成本。但現在的創新創業主軸已經發生了變化,他總結市場認定的最高價值,都與生命(life)、生活(living)、生趣(fun)緊緊捆綁。

  總結過往的天使投資經歷,展望未來,林富元認為未來十年的投資趨勢主要是,跨行業大結合,創造新價值;傳統産業加速大翻身以及混合型文化與顛覆性文化帶來的新思維和新商機。

  天使投資是一種文化

  在林富元看來,天使投資是一種文化,不是制度,它在矽谷非常普及,很多人包括牙醫都是天使投資人。以他自己為例,其本職工作是一名工程師, 1976年在一個哥哥的介紹下,誤打誤撞做了天使投資。

  “純正的天使投資通常就是這樣開始,例如有一天你好好地坐在家裏或者你跟朋友吃飯時,朋友就會説某某人現在在做一個什麼事,你有沒有興趣投資。”

  第一次做天使,林富元就把學生時代玩音樂積攢的錢全部投了出去,結果卻遭到了“當頭棒喝”,他總結為自己當時是乳臭未幹時的盲目投資。“很多人問我第一桶金怎麼賺的,我往往會説跌跌撞撞遍體鱗傷之後才賺的。”

  如今,林富元已是身經百戰。幾十年的投資生涯,使得投資于他而言,已經是一種生活的狀態。

  “好的天使投資人一定不是專才,必須是個通才。”林富元介紹説,自己就是一個多元的人,工程師出身,自己辦過企業,業餘時間還喜歡玩音樂、寫詩。

  “我有一個個性越老越明顯,那就是我習慣性地喜歡多元,看到人家在幹什麼,我就也想去玩玩,聽一聽學一學,這個也懂一點那個也懂一點,累積了幾十年每一個領域我都會懂一點。我很享受這種狀態,因為時代在不斷變化,我的這種性格使得我永遠不會落伍,而且我的人生因此而豐富多彩。”

  如果説“多元”是對天使投資人的一種要求,那好奇心就是天使投資人必須具備的一種狀態。“我覺得我一直擁有無盡的好奇心。好奇心每個人都有,但絕大部分人是壓抑了。而做天使投資最大的享受就是我涉獵廣泛,每天都要接觸新的事物。我投資過餐廳、醫療、服務業等等,每一次投資都讓我學到很多。”

  風險,總是與投資形影不離。在經歷過被自己幫助過的人反咬一口等諸多案例後,林富元積累了不少規避風險的金律,但之所以能做到快樂投資,林富元認為正是因為風險讓投資變得“好玩”。

  他堅持,真正的天使投資應該是100%拿自己的錢投資,“我所有的項目都是拿自己的錢投,拿自己的錢投和拿基金的錢投感覺不一樣,自己投才好玩,才有挑戰感、創新感,才能保持年輕,即使失敗也值得交學費,因為和聰明的創業者在一起有很多樂趣。”

  在矽谷,天使投資更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矽谷已經形成幾乎人人皆是天使的文化。例如我去牙科洗牙,牙醫就會跟我談他昨天剛剛看到一個case,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投資,甚至餐廳裏的廚師也有可能是個天使投資人。風險是永遠存在的,但如果你周圍都是這樣喜歡風險的投資人,你就不覺得他是一種風險了。”

  林富元認為,國內的大部分投資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我的成功率很高其實與我無關,但跟被我投資人完全有關,只是我在一生中碰到了很多這樣的人。但別人也會碰到很多這樣的人,只是他們沒有在這個遊戲裏面,永遠站在墻外看人家玩遊戲。”

  如何做好的天使投資

  每一次投資,林富元都會參與其中,他參與的方式就是去幫助他所投資的企業。他認為投資人的錢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價值的錢,人家需要你,這是聰明的錢;另一種是沒有價值,就是笨錢,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遲早會甩掉你。

  那麼,如何讓投入的錢變成聰明的錢去幫助創業者呢?

  創業者貴在創新,沒有參照標準可言。“我常常用蓋一棟大樓來比喻創業,蓋一棟大樓有兩個最重要的先決條件,第一個就是要有一塊很好的地,希望這塊地不會地震,底下不是流沙,旁邊不是亂葬崗等等。這就是創業家面對的市場,你總不會選一個風雨飄搖的市場吧?”對投資人而言亦是如此,“我們必須看市場和潛力,同時我們要選擇合適的切入時間點。”

  第二點就是打好地基,這個地基就是指創始人和他的團隊。“好的團隊可以幫你渡過死亡之谷,可以熬過最爛的市場慢慢步入康莊大道。不對的人有再好的idea、再多的錢,兩三年就可以把你的錢花光。”

  所謂投資見人性,幾十年來,林富元認為無論是在矽谷還是大陸,都遇到過騙子,他也練就了識別騙子的功力。“你坐下來跟他聊5分鐘,就大概知道這個人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人是忽悠的,這個人是包裝的還是有真才實料,這個人是誠懇的還是應付的。”

  談起自己與創業者的關係,林富元認為是一種“良師益友”的關係。“通常一個年輕創業者他有技術的本領,他有産品的本領,但他還需要快速學習其他東西,如果沒有人教,他就會跌跌撞撞。我不能教會他所有的東西,但是我能夠教到他不要犯和我相同的錯誤。所以我會讓他在最短的時間裏用有限的資源去實現無限的理想。”

  當然,投資人不能一直伴隨著企業成長。“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有的時候還挺微妙,因為學生會成長,到一個程度可能我能夠教的就不夠了,這時候就需要換人。投資亦是如此,天使投資是初級階段,後面就需要換人。”

  除了天使投資,林富元也做過一些中早期項目,但他坦言,最喜歡的還是天使階段的投資。“我常常在創業者只是有一個想法的時候就投了,風險是無限大的。但同時,如果要做到幾百倍幾千倍的投資回報,只有可能是天使投資項目。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風險,一個投資人如果總是在等到企業成型了之後投資,價值也就低了。”

  林富元希望給予創業者的是沙漠行走中的第一杯水,“其他人是在創業者走出沙漠並開始快跑了,再給他一杯加速的水,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

  作為初創企業的第一杯水,林富元認為可以收穫三大成就感。第一是更好玩,他覺得“越早開始越好玩,如果很多事情很多人覺得好玩,這個東西就不會特別有機會成功,如果很多人都覺得不好玩,那我就想試一試,如果我覺得好玩我就會投資。”

  其次,越早進入風險雖然越大,但同時如果你的風險管控做的好,等你回收時回報也就高。第三,在這個過程中你獲得的不只是尊重,而是一種感恩。“好比你母親在你晚上睡覺看到你沒有蓋被子,幫你把被子蓋上,你對母親是一種感恩。”

  中國將迎來最好的創業環境

  跳出矽谷,林富元認為中國未來的投資機會巨大。

  投資需要具備人才、技術、資本和市場這四大支柱,中國跟美國一樣,都具備這四個因素。將來中國一定會有更多機會是順著自己的市場的獨特性而出來的,其中包括傳統産業的大翻身。

  “別的國家跟地區要200年做完的事情,中國20年做完了。機會的出現也是這樣,別人200年才出現的機會,可能中國在二三十年內全部會集中出現。所以機會一定是有的,只是面對機會,會有三種不同的人,一種是看不到機會,一種是你看到機會卻視而不見,另一種是把握機會。”

  另外就是很多新行業。“古語説的是三百六十行,現在絕對不止。同理,現在三千六百行,將來就會有三萬六千行。例如現在很多綜藝節目,唱歌的平臺、跳舞的平臺、雜耍的平臺等等,這都是新機會。第三點是混合文化和顛覆文化。例如餐廳廚師這個工作,“我小時候如果跟爸爸媽媽説我要當廚師,我爸爸媽媽是不以為然的,但現在很多父母親一聽説小孩要當廚師會很高興,這是一種顛覆,時代在改變,顛覆是天天在發生的。”

  至於自己傾向於投什麼樣的行業,林富元坦言,對投資者而言,不局限于哪個行業,但一定會投方興未艾的行業。

  “如果有一個人有項目,基於我自己的知識和基礎,有的時候第一次講我聽不懂,第三次我就會懂一半,到第五六次我就懂的差不多。當我聽懂差不多的時候,大部分案子我都是無動於衷,但有的案子會讓我一聽就有一種馬上要跌倒的感覺,這種案子我一定會投。”

  遇到好的項目,對投資人而言是一種“拍案驚奇”的感覺。而林富元喜歡用“太興奮了”來形容那種決定要投資的瞬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