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石油“黑金”將回歸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2-02 10: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英國金融時報網2日發表阿爾法集團主席米哈伊爾·弗裏德曼為該報撰些的題為《石油“黑金”將回歸常態》的文章。文章説,2007年,我和一位俄羅斯商人朋友打了個賭。他跟我説,油價永遠不會再跌回80美元以下。這種説法是當時石油商圈子裏的普遍觀點。但我當時認為,這就是預示油價很快將開始下跌的最肯定信號。
我告訴那位朋友,油價可能輕易跌至40美元。我説,決定油價的不是供需關係或生産成本,關鍵因素反而是對潛在短缺的純粹感知。
油價維持高位,只是因為人們相信石油不夠分配。但是,一旦人們相信了這一點,消費者就會開始尋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生産商則會努力開採更多石油,然後,價格就會下跌。我並非專業的石油商人,我的設想並非基於地質知識或中國的經濟增長率,而是基於一個簡單的事實,即人類在前進道路上遇到任何障礙,通常都會找到方法繞過去。我在俄羅斯和其他地區的很多同行都在討論油價可能會在什麼時候反彈,我卻深信,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低油價的全新時代。就像是把普通金屬轉化為黃金的煉金術一樣,但過程正好反過來:石油黑金--這種由稀缺程度決定價格的珍貴物質--已經變回了那種能讓車輪轉動的又黑又臭的液體。
這並非石油第一次被打回原形。油價一直相對穩定,直到上世紀70年代沙特頒布禁運令,禁止石油出口美國,帶來了心理衝擊。
1975年,美國啟動石油戰略儲備,強化了石油是一種稀缺品的印象。石油生産商認為自己的主要目標就是保衛其寡頭壟斷地位。沒人關心生産效率這類微不足道的小事——許可證的分配比這重要得多。對一家石油公司來説,一名優秀的説客比出色的工程師更有用。為了應對這個挑戰,發達國家開始投資于能源節約和新技術,到上世紀80年代初,這種投資開始産生成效。
隨後油價下滑,最終破壞了蘇聯的經濟命脈。
2000年代初,中國和印度經濟快速增長,改變了人們對石油需求及其稀缺性之間平衡的認知。與此同時,擁有較高創業自由度的發達國家再一次開始為突破這一瓶頸而努力。雖然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法,但每個人都想到了一些對策:生物能源、風能、油砂、頁巖。不出意外,引領這場革新的國家都是充分保障産權的自由市場經濟,而希望挫敗這些努力的國家都是憎惡競爭、壟斷者遍佈的國家。後一種國家把私有財産視為一種很容易被拿走的特權。建立在租金分配基礎上的政治制度使人民消沉,而建立在自由競爭基礎上的政治體制讓人民充滿動力。正是因為自由創新和自由競爭,人類才得以突破一個個瓶頸。美國之所以能夠引領頁巖油和頁巖氣的生産,其原因不在於美國的頁巖資源特別豐富——其他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地質條件。真正的原因在於,美國擁有極大的經濟自由度。
經濟自由度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也是其他很多國家所欠缺的。美國政府不出售陸上鑽井許可證,它允許人們購買土地,並承諾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屬於你的東西。最近幾年油價高得讓人頭暈目眩,這是極度反常的。油價下滑將使石油生産行業轉變為一個正常行業,一個生産成本和效率比遊説能力更重要的行業。這能夠削減那些靠石油租金而繁榮的不自由政體的實力,讓世界變得更加自由和安全。
兩年前,我去了瑪瑙斯市,一個位於巴西亞馬遜州熱帶雨林之中的獨特城市。19世紀末,瑪瑙斯因為擁有橡膠而步入全世界最富有、最繁盛的城市之列。該市用義大利大理石建造了一座“美好時代”,(指歐洲19世紀末至一戰爆發前那段和平、繁榮的時期——譯者注)風格的富麗堂皇的歌劇院,擁有巨大圓頂和鍍金包廂。但是,幾年後橡膠樹的種子被私運出亞馬遜雨林,巴西失去了其壟斷地位。
之後,人造橡膠的發明最終葬送了這座有“熱帶巴黎”之稱的城市的繁榮。瑪瑙斯陷入貧困,電力也變得過於昂貴,這座歌劇院陷入黑暗之中。瑪瑙斯的教訓充分證明,抑制競爭是徒勞無益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