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非常規能源 > 正文

字號:  

國際石油公司頁巖氣虧損之“謎”

  • 發佈時間:2014-10-23 08:42: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摘要:國際石油公司在華遭遇的頁巖氣“劫”準確的説並不應當全數歸結于“中國因素”,國際石油公司自身無法改變的企業特性也是導致其在全球範圍內頁巖氣開發遭遇普遍性“滑鐵盧”的重要原因。

  10月13日,“我國頁巖氣開採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登上《新聞聯播》,正如今年5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中國能源點燃新希望——首個大型頁巖氣田提前商業開發”作為頭版頭條刊登我國頁巖氣之煌煌成就一樣,國家希望在當下國內能源轉型、環境污染形勢緊迫,國外能源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局面下,向全國及全世界傳播中國頁巖氣開發的正面能量。

  但也有謹慎之人常習慣於肢解研究這些官方語言,針對頁巖氣提出了一系列辯證思考的觀點,諸如頁巖氣“熱潮減退”、“冷靜對待”等等。其中,最為有力的證據莫過於國際石油公司(IOC)在頁巖氣領域一邊倒的虧損局面。這些觀點的提出對於避免我國頁巖氣産業走入盲目狂熱意義重大,但另一方面,對事實的探究並不能止于新聞表面,尤其是這些老牌國際石油公司,歷經三次石油危機仍歷久彌新,卻在21世紀無論如何也玩不轉頁巖氣,其中的緣由值得深究。

  事情的開始來自《華爾街日報》在2013年9月刊登的一篇名為《頁巖氣革命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的文章,文章報道了殼牌石油在四川富順—永川頁巖氣區塊遭遇的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典型阻礙,如我國頁巖氣區塊地形、地質條件複雜、基礎設施落後、土地政策、村民抵制等等。今年9月,殼牌宣佈欲縮減在四川頁巖氣項目規模,近日更有傳言殼牌與中石油在頁巖氣領域的合作岌岌可危,殼牌在華的頁巖氣業務更加令人擔憂。

  2013年正值我頁巖氣第二輪招標中標企業啟動區塊勘探的第一年,與殼牌在華頁巖氣開發受阻形成一致的是,媒體與分析人士普遍反映第二輪中標企業進展乏善可陳。內資外企紛紛受阻,僅憑中石化一家在涪陵區塊取得的突破也難以扭轉輿論對我國頁巖氣開發前景的憂慮。

  頁巖氣二輪中標企業進展是真的“乏善可陳”還是時機未到,在筆者的另一篇文章《專訪張大偉:我為何認為頁巖氣1000億目標可期》一文中已有詳盡論述。另一方面,雖然我國頁巖氣産業環境存在種種不足,但準確的説國際石油公司在華遭遇的頁巖氣“劫”並不應當全數歸結于“中國因素”,國際石油公司自身無法改變的企業特性也是導致其在全球範圍內頁巖氣開發遭遇普遍性“滑鐵盧”的重要原因。

  錯失美國頁巖氣“初登場”先機

  在頁巖氣生意上失算的國際石油公司遠不止殼牌中國一家,美國天然氣巨頭XTO Energy CEO這樣評價自己的頁巖氣生意“我們如今虧得褲子都沒了,頁巖氣生意根本不賺錢,所有人都在虧錢。”準確的説,他所指的“所有人”應當是那些與收購了XTO Energy的埃克森美孚同一級別的大型國際油企。

  國際石油公司在頁巖氣生意上的失算要從美國“頁巖氣革命”之初談起。美國頁巖氣從2006年開始走上爆髮式發展路線,但與常規油氣市場被國際石油企業主導的現象不同,美國的頁巖氣市場則是獨立油氣公司的天下。美國最主要的兩塊頁巖氣區塊Barnett區域和Fayetteville區域中,前十大生産商均為獨立油氣公司,國際石油公司無一上榜。

  這一現象的出現既是一個巧合又是一場註定要到來的改變。卡特政府在1978年實行天然氣價格改革,將氣價與石油價格掛鉤,此政策帶來的不是美國天然氣的繁榮,相反,美國因此迎來了整整十年的需求暴跌以及長達20年的供應短缺。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水漲船高,嗅覺敏銳的美國商人很快就聞到這塊“有利可圖”大蛋糕。在這同時,倚重傳統油氣資源的石油企業在美國國內油氣資源日益枯竭的恐慌下,開始在全球瘋狂地尋找石油,擁有全球石油1/3儲量的中東成為這些企業維繫石油霸權的替代稻草。美國埃克森、美孚等大型跨國石油公司先後將重心移動到中東地區。

  而頁巖氣開採漫長的回報週期以及不穩定的投資回報率也是國際石油公司在早期對其不感興趣的重要原因,習慣了通過石油輕鬆受益的國際石油公司更傾向與把資金投放在成熟、完善的中東常規油氣的勘探開採上,而不是去光顧美國本土那些像嬰兒一般啼笑無常的非常規資源。

  不過很快全球常規天然氣資源,尤其是那些高品質的油氣田日益減少,價格也變得異常昂貴。相反,受中小型油氣公司親睞的美國本土頁巖氣區塊卻表現出驚人的市場活力,國際石油公司從2009年開始又調整戰略方向,紛紛在美國本土及國際市場上收購頁巖氣區塊資産,如埃克森美孚先後收購XTO 能源公司、Marcellus、阿特拉斯能源等能源公司的頁巖氣資産;康菲石油收購美國科羅拉多州頁巖區塊資産等。

  在美國天然氣市場上,錯過了頁巖氣的“初登場”也就意味著這些企業錯過了通過頁巖氣獲利的最好的時機。2005年,天然氣價格曾飆升至15.7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但正是由於頁巖氣産量的激增,美國天然氣價格在2012年跌至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下的10年最低點,而這時國際石油公司們才剛剛從已經掙得盆滿缽滿的獨立油氣公司手中收購頁巖氣田,準備一展身手。

  錯失美國頁巖氣“初登場”的盛宴給了國際石油公司一個很大的教訓,於是他們寄希望於通過在其他國家的快速行動搶佔下一波紅利。在2010年-2011 年間,雪佛龍公司先後取得了波蘭、保加利亞等國家的頁巖氣勘探權;康菲石油公司先後與波蘭、中國等國家簽署頁巖氣勘探評價協議等。但截至目前,成功實現頁巖氣商業化發展的除了美國沒有第二個國家,何談盈利。

  殼牌頁巖氣開發的“中國劫”

  殼牌在2009年10月與中石油簽署了我國四川省富順—永川區塊頁巖氣聯産品分成合同,成為第一個進入到中國頁巖氣區塊作業國際石油公司。我國以世界排名第一的可採頁巖氣儲量被認為是最有可能重現美國“頁巖氣革命”盛景的國家。當時殼牌在中國走出這一步備受矚目。

  如今,殼牌在中國的頁巖氣作業負面消息頻出,其在華頁巖氣開發受阻的原因總結起來是一是認為富順-永川區塊的頁巖氣資源稟賦不佳、社區阻礙作業、基礎設施不完善等。

  國土資源部礦産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在“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項目中完成了對我國180個頁巖氣有利區塊的評價,他對頁巖氣區塊優劣的評價具有權威性的參考意見。張大偉稱“富順-永川區塊地處川南核心優質區域內,資源情況應當是相當很不錯的。”而富順-永川區塊所在地四川瀘州市官方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瀘州市已完成16口頁巖氣井鑽探工作,其中已有7口頁巖氣井投入試生産,日均産氣量達到30萬立方米。此外,四川省已經將頁巖氣列為5大高端成長型産業之首,且頁巖氣對當地財政和經濟促進作用巨大,全省對頁巖氣産業的支援力度前所未有。

  那麼富春-永川頁巖氣區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就殼牌這種大型國際石油公司而言,當投資超過一定臨界點就不會停止進一步投入。但頁巖氣與傳統油氣不同,它屬於貧礦且分佈零散,單井衰減率較高,需要不停增加鑽井數,不斷投入資金增加鑽井和完井數量,才可能保持商業化氣流開發。如果只是保持現有鑽井數目,頁巖氣井的産量將迅速下滑。而中國的頁巖氣與美國頁巖氣地質特性又存在很大差異,單井平均鑽井深度也遠遠深于美國,中石油長寧H6平臺設計井深甚至超過了4000米,這需要外資企業重新投入勘探和研發成本,所以如殼牌這類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在中國運作頁巖氣區塊的成本十分高昂。

  殼牌中國曾表示計劃每年至少投資10億美元用於中國潛在儲量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開發。相較之下,為中國首創頁巖氣奇跡的中石化的投入又是多少?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石化要實現百億方氣田開發目標,預計將投資500億元,2014年至2020年,中國石油以及其他頁巖氣投資公司在重慶市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囊括了勘探開發、管道等配套設施、綜合消納項目等全方位的建設資金,這是中石化打造出涪陵、焦石壩頁巖氣“旗幟”所付出的鉅額資金代價。

  這樣的資金比較決不能説明孰好孰壞,説明的只是國際石油公司與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兩類企業在經營風格上的迥異。殼牌不可能像中石化、中石油那樣,在國家謀求能源轉型之際不計成本和營收地為頁巖氣投入,這是有違市場規律的。諸如殼牌一類的國際石油公司慣於精細把控各種風險因素,這其中既有對地緣政治、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風險的認識,還包括對開採成本、綜合收益的比較等多個領域。一旦達不到公司目標,這些項目將被乾淨利落的捨棄。

  伍德麥肯錫的調查數據顯示,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BP),以及殼牌等超大型石油公司的頁巖氣業務均處於虧損狀態,其中BP和殼牌已經計劃剝離北美的非常規油氣資産。接收這些頁巖氣資産的,正是當年賣出這些區塊的美國獨立油氣公司,如美國德文公司。所以當富順-永川的長年投入沒能換來預期回報時,殼牌從公司財務考慮作出縮減項目規模的決定是必然之舉。

  頁巖氣的“中國意義”

  然而,大型國際石油公司與大型國有石油公司兩類企業在頁巖氣業務上的經驗都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兩類企業現行的經營模式均無法適應頁巖氣這種非常規資源的市場運作規律,相反,一直在常規油氣市場中佔居下風的中小型油氣公司,例如只對某些區塊感興趣的獨立油氣公司,甚至是那些只對單一氣井感興趣的由一兩人運營的小企業,憑藉自身靈活快速的運作體制優勢,正好適應了頁巖氣的勘探經營特點。

  這也正是美國“頁巖氣革命”之所以被稱之為“革命”的原因之一,頁巖氣的出現顛覆了美國傳統油氣行業因投資巨大而存在自然壟斷的特性,推動一項自然壟斷的能源事業成為了一場不折不扣的人民運動,石油産業垂直一體化運作模式被打破,更精細的産業分工大放異彩。這個由頁巖氣所創造的更寬廣更自由的平臺,鼓勵的是成千上網的創業者,而非寡頭,更不是壟斷。

  在美國,這樣的中小型石油公司被稱之為獨立油氣公司,在中國則可以理解為民營油企,兩個概念並不完全一致,但本質都是向壟斷發起的挑戰。對中國而言,頁巖氣正是國家目前所需要的油氣改革“突破口”。我國頁巖氣前期發展需要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優秀企業為前期研究挑起重擔,但中國如果想實現頁巖氣“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生産600億立方米的目標,甚至是未來減煤增氣從根本上改變不合理的能源利用結構,只能依靠是多元化的上游主體,而不是一個密不透風壟斷上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