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城鎮化應創新要素投入體系

  • 發佈時間:2015-01-31 08:31: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胡守勇

  推進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産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就是要吸取國內外城鎮化發展的經驗和教訓,走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協調的發展路徑。生産要素的投入體系是“四化”建設的必要條件,事關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速度和品質。為此,要創新要素投入體系,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使城鎮化建設逐步實現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創造條件。

  增強投入體系的要素吸引力。在市場化條件下,生産要素會自動流向吸引力強的區域。一要通過科學規劃增強吸引力。應立足發展階段性、著眼區域整體性、追求城鄉協調性,從城鄉規劃這一戰略層面為要素聚集拓展空間。在城鎮規劃總體上、城鎮建設規劃思路上、城鎮建設産業支撐上展示光明前景,切實以産業支撐城鎮,以就業聚集人氣,以人氣激活商氣。二要通過硬體設施增強吸引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投資興業“高地”。築好“巢”是搞好吸引要素資源的先決條件與基礎工作。以擴大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高起點、高水準推進城市建設,增強城市對生産要素的吸引力。三要通過政策創新增強吸引力。要以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協調好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係,積極搭建農村土地資源確權流轉平臺、創新老城改造模式、創新城鎮建設融資模式、創新中心鎮建設投入機制,給投資者以機會,給每一位勞動者以出彩的機會。四要通過特色發展增強吸引力。富有特色的城鎮化最能吸引生産要素聚集。應結合地域特色和發展實際,著力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風貌、文化魅力、民族特點的特色城鎮,走特色城鎮化道路,讓生産要素有選擇地集聚到最適合的地方。

  增強投入體系的要素協調力。新型城鎮化要求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産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切實增強投入體系的要素協調力。一要做好增強要素協調力的制度設計。從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相互協調的高度,做好要素在區域、城鄉、領域協調投入的制度設計。二要以市場調節作為協調要素的基本手段。以城鄉要素市場一體化為目標,改革城鄉分割的體制機制,提高生産要素在城鄉的合理配置。三要發揮政策協調生産要素的積極作用。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體系,引導城市人才、技術、資金等生産要素向農村投放。支援由社會資本發起設立服務“三農”的縣域中小型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積極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彌補城鄉建設資金不足的短板。

  增強投入體系的要素整合力。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對人口、資源、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的整合聚集效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創新組織載體提高要素整合力。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構建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增強農村生産要素的整合力度。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通過股份制改造,整合社會閒散資源。扶持跨越城鄉的投資集團,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整合城鄉資源要素。二要通過政策引導提高要素整合力。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消除傳統的制度障礙,實現土地、資金、資源等要素配置與稅收、信貸工作,以及土地流轉、戶籍管理、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相互配套,通過完整的政策體系提高要素整合力度。三要通過平臺建設提高要素整合力。堅持市場導向,探索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搭建“政産學研”結合平臺,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推進生産要素整合。四要通過錯位發展格局提高要素整合力。合理調整區域、城市群和城鄉的生産力佈局,建立取長補短、錯位發展的格局,提高區域生産要素的整合力。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