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熱議金融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1-30 15:32:20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市政協委員方榮:
建自貿區集中清算體系
“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區內金融創新的制度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但其金融市場的發展則相對較慢,尤其是涉及資本項目雙向開放以及國際化發展的步子不大。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開放的配套基礎設施未及時跟進,尤其是自貿區集中金融清算體系建設目前仍是空白。”市政協委員方榮建議,建設自貿區集中清算體系,加速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化。
據方榮了解,目前上海清算所在外匯競價交易和外匯詢價交易清算、債券現券和回購交易清算,以及各類債券託管業務方面已初具規模,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託管量已佔全國總量的66.30%。“目前上海清算所最有條件,也最適合直接參與構建自貿區集中金融清算體系的工作。”方榮指出,其現有的清算系統,可進一步向自貿區的離岸清算推進,實現與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直接對接,通過在區內建立分支機構的形式,為區內的各類已經或即將設立的金融交易平臺,尤其是場外交易平臺提供高效率、低成本、低風險的高品質清算服務。
具體操作上,方榮認為可以在上海清算所下設立新的獨立法人清算公司,提供各類資産交易的集中清算服務。從金融審慎監管和交易風險隔離的角度看,在上海清算所下設立新的獨立法人的集中清算公司,使區內金融清算體系構建更為完善,暫可稱其為“上海國際便利清算所”。可由上海清算所作為母公司發起設立,直接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並由區內各類相關機構共同出資參與。
“獨立的集中清算公司,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服務環境,執行更高的國際開放和服務標準。獨立的清算公司也更適合參與未來的國際購並活動,搶佔金融全球化的制高點。”方榮説,近年來紐約泛歐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爭購倫敦清算所的案例説明,目前對清算公司的國際爭奪,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攻城略地的核心熱點之一。
本報記者 江躍中 潘高峰
市人大代表陸培明:
為居民財富搭建出海橋梁
市人大代表、上海城市實業公司黨委書記陸培明在兩會上提出了關於推動上海自貿區金融領域創新的建議。
他建議,繼續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使自貿區成為企業全球資産配置的總開關。進一步明確個人開立自貿賬戶的準入和退出標準,出臺個人自貿賬戶參與境內外投資的管理辦法,為日益增長的居民財富搭建出海橋梁。擇機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業務,完善離岸功能。允許區內金融機構能通過分賬核算單元參與區內大宗商品和衍生品市場的交易,提升各交易平臺的國際定價權。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新型公司,推行資産證券化、金融衍生品等。例如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是非常好的資産,通過海外跨境人民幣回流等渠道既能解決産品資金問題,又能幫銀行解決資本充足率問題,可考慮在自貿區先行先試。
陸培明還提出,要建立健全支援科技創新的多層次金融體系。在現有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各地股權投資市場基礎上,建立多層次高度細分的資本層級,為科技創新提供高效率的融資機制。強化目前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科技創新間接融資渠道,借鑒日本經驗,構建多層次商業銀行體系以滿足不同層次科技研發融資需求,實現銀行資金和科技創新的無縫對接。發展服務科技創新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組織,大力推動金融租賃公司、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等規範發展,鼓勵大型科技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為科技創新培育新型融資渠道。 本報記者 葉薇
市政協委員常清:
金融創新應成自貿區最大亮點
隨著廣東、天津、福建三大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上海如何在這場自貿區的大比拼中繼續保持先發優勢?市政協常委、上海華誼集團公司財務總監常清認為,金融創新應該成為上海自貿區的一面旗幟。
面對海外貿易壁壘日益強化,上海自貿區處於外有強敵、內有追兵的境地,常清建議儘快補上“金融自由”的短板,並在金融創新方面獨樹一幟。為此常清提出多條建議。
首先,強調監管組織與金融監管模式創新。上海不妨借鑒迪拜的經驗,設立中國自貿區金融事務管理局,對全國自貿區內金融市場、在岸及離岸金融活動與機構行為進行監管,承擔轄區內金融領域的立法與執法以及國際監管資訊交流與合作。
其次,優化FT賬戶管控機制。根據企業投融資匯兌需求預測實行自貿區“年度總額控制”的模式,央行等監管部門可以在遵循“有限滲透”原則之上,分階段擴大或收縮匯兌額度,優化FT賬戶管理,同時提升金融機構開展分賬核算業務的自主性。
第三,拓寬人民幣的回流渠道。譬如放寬上海自貿試驗區企業直接到人民幣資金成本較低的香港發債來籌集資金,同時借機開通滬港兩地債券市場“直通車”。
第四,加大自貿區的金融産品的創新設立。例如H股指數期貨、以人民幣交收的美元兌離岸人民幣(USD/CNH)期貨、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股票期貨、新加坡交易所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電子微型人民幣美元無本金交割期貨合約、期貨保稅交割等業務,都應成為自貿區金融創新拓展的目標。
本報記者 潘高峰 江躍中
市政協委員關國光:
以大數據為核心設信用評級中心
小微企業貸款難,難在一個“信”字。市政協委員、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關國光建言:上海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突出引導全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在直接支援實體經濟上加大創新支援,吸引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向上海聚集。發揮數據處理優勢,與大型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互補,更好服務本地實體經濟,從而將上海打造成全國的網際網路金融中心。
小微企業長期以來受到融資難問題困擾。有兩個主因:一是我國傳統金融風控偏向擔保抵押,而小微企業的輕資産現狀達不到抵押門檻;二是銀行信貸流程繁瑣且區分不明顯,面對面交易流程和成本往往讓銀行選擇抓大放小。
關國光建議上海出臺相應産融結合鼓勵政策,引導網際網路金融發揮其在産業應用端的優勢,以數據轉化信用來評價産業價值,以數據轉化風險監控來評判産業風險,通過網際網路金融促進直接融資渠道建設,讓金融資源真正流向優勢産業而不是在體系內膨脹。
關國光説,網際網路金融的核心就是數據,數據的規模、有效性和運用分析數據的能力決定了區域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競爭力,數據的真實性則關乎網際網路金融下所有衍生商業模式的風險。因此在上海建立全國網際網路金融中心的過程中,必須將數據作為核心競爭力列入建設重點。
關國光建議上海率先發起設立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信用管理及評級中心。同步推動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徵信系統、政府平臺公共資訊服務平臺向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開放對接,同時將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的用戶信用數據吸納信用管理和評級中心繫統,實現數據資訊的互通共用。
本報記者 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