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扶貧之水澆到“窮根”上——四川精準扶貧減貧250萬

  • 發佈時間:2015-01-29 10:25: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對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四川而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無疑在農村。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是不得不面對的特殊省情。2012年底,全省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50萬。

  為了讓貧困人口邁向富裕,近年來,四川逐漸探索出一條把水澆到“窮根”上的精準扶貧之路。僅兩年時間,全省就減貧250萬人。

  找準“癥結”拔出“窮根”

  “臉朝黃土,背朝天,日子根本沒法過。”這是樂至縣金順鎮金家溝村村民唐生良常挂在嘴邊的話。老唐由於背部受傷,骨頭鈣化,每天只能夾著鋼板生活。靠著3畝多地,一年只有600元的收入,是典型的貧困戶。從2014年開始,由於精準扶貧的推進,老唐的日子開始發生變化。

  “我這7分地的沙參,年收入最少在5000元左右。”27日傍晚,唐生良指著綠油油的一片沙參苗告訴記者。在村委副主任陳鐵的定點幫扶下,老唐不僅獲得了部分啟動資金,還學到了沙參種植技術,走上脫貧之路。

  樂至縣扶貧辦主任詹約林説,精準扶貧就是要找準“病根”和“癥結”,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像唐生良這種情況,有一定的勞動力,要因地制宜進行“産業扶貧”,拔出他們的“窮根”。

  找準“癥結”拔出“窮根”,如今已成為四川各級黨委政府的共識,扶貧成效逐步顯現。四川扶貧移民局數據顯示,2013年底,四川農村貧困人口從750萬減至625萬,2014年減貧129余萬,2年減貧250余萬。

  用改革的辦法啃下扶貧“硬骨頭”

  四川750萬貧困人口,大多生存難自保、發展缺基礎,是最難的“硬骨頭”,靠常規手段難奏效,根本還得靠改革。

  2014年3月,四川出臺新政,劍指貧困縣考核、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金融服務與社會參與領域等多項改革。9月,分類考核88個貧困縣辦法明確出臺:不唯GDP,主要看扶貧開發成效。10月,多項創新機制全部印發,吹響全面深化扶貧改革號角。

  僅僅半年,廣元市利州區龍潭鄉貧困戶張子奎迅速脫貧:特惠資金直接到戶,貸款有財政貼息、政府擔保,規劃和産業也有“窮人點菜、政府下廚”……靠修摩托車和2畝番茄,他家5口人能增收1萬元。

  利州區政府辦駐春風村工作組組張菱説,多項改革並舉後,根據要求精準識別出貧困人口36戶,按照“樹典型、幫窮困、帶中間”的思路,針對36戶建卡貧困戶和4戶發展大戶,制定了2年的個性化幫扶“套餐”,一年內,春風村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增收了1600元。

  更多的扶貧之變也在全省落地——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縣,隨之下沉的還有20多億財政扶貧資金,基層攻堅更加從容;攜手金融機構籌設扶貧貸款風險擔保基金、簽署金融扶貧戰略協議……

  所有改革都指向同一個方向——精準扶貧。2014年,四川精準扶貧實現歷史性突破,不僅扶貧對象明確到村到戶到人,而且減貧人員也實現到戶到人。2年中,四川精確瞄準750萬貧困人口、11501個貧困村,資金項目和幹部幫扶精準沉到村、扶到戶,一戶一台賬、一家一規劃,把扶貧之水真正澆到“窮根”上。

  多維聯動構建“大扶貧”格局

  多項改革盤活了四川扶貧模式,與此同時,政府、市場、社會多維聯動的“大扶貧”格局也初步構建。

  新一輪的扶貧攻堅戰主攻連片特困地區。四川順勢而為主攻彝區、藏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四大戰區。2014年4月,片區發展與扶貧攻堅年度方案出爐,鎖定脫貧30多萬人。當年,250個村啟動彝家新寨建設;藏區32縣減貧4萬多人,超額完成目標;秦巴山、烏蒙山區43個片區縣各投入1000萬元,連片扶貧開發成效顯著。

  鮮活的故事是最好的注解。2014年,5000名彝區中職生免費坐進內地課堂;喜德縣曲子洛村這個海拔2551米的角落,成為全縣唯一彝家新寨建設極貧村……

  在通江縣龍鳳場鄉環山村,當地通過引進公司“林地盤活,土地合作”,每戶農民租金加工資達到4萬多元,5年後盛産期全村能分紅1億元;2014年10月17日,全國首個扶貧日,“結對認親、愛心扶貧”公益活動正式啟動,四川愛心扶貧網全面上線,開全國之先河;2014年,四川省投資社會扶貧資金64億多元……2015年,四川繼續鎖定“精準扶貧”,將再減貧100萬以上。

  在四川,扶貧已不再是孤軍奮戰,“大扶貧”格局正開啟脫貧“加速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