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低油價與緊縮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1-27 02:31:2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欄

  對於油價下跌帶來的緊縮憂慮,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實體經濟自身尋找活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未嘗不是人力資源價值回歸的動力。從石油領域溢出的資金未必完全進入實體經濟,但是部分資金進入研發領域,就可能會帶來新一波的技術變革。

  油價十三連跌,昨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調低成品油的通知,此次下調後,全國大部分省份93號汽油將進入油價5元時代。油價下跌似乎已經成為“新常態”的一部分。

  油價下跌增加了實體經濟緊縮隱憂

  油價低迷,會不會引起緊縮呢?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通脹率低於預期,而産油國的通脹率則氣勢如虹。油價下跌進一步增加了實體經濟緊縮的隱憂,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價格恢復到均衡狀態才能夠更好地穩定經濟發展的預期。

  根據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每10個工作日要根據國際油價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十三連跌的背後是國際油價的慘跌,供大於求的態勢並沒有改變,美國、沙特等石油生産大國並無減産的意思,而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在下滑,需求不振。油價短期回暖的可能性比較小,這對石油及其相關産業是個不小的打擊。一些投資機構開始研究油價暴跌會不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就像當年次貸債券價格暴跌一樣,引發一場金融危機。油價暴跌讓相關的金融資産大幅度縮水,在金融市場進一步引起羊群效應,拋售資産成風,進一步增強了油價下跌的預期。油價下跌——金融資産縮水——投資減少,價格下跌被傳導至實體經濟,一些石油勘探與開採項目已經宣告停止,只能等到下一波油價上漲之後,這些項目才會重啟。

  石油是維繫現代工業體系的血液,油價漲跌關係到經濟景氣。對於消費國而言,油價下跌是件好事,既減少了能源安全的擔憂,又可以減少石油開支。然而,油價下跌意味著一部分貨幣從石油領域脫離出來,至於這些貨幣會不會再度進入流通領域,也不太確定。最直觀的是,薪資上漲的預期不再明朗了,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呼籲給勞工階層漲工資,但漲幅低於預期,美聯儲可能會推遲加息窗口。安倍經濟學的重要一項也是提高工資水準,但油價下跌則減少了日本能源成本,對於安倍的通脹目標也是個打擊。

  于産油國來説,油價暴跌帶來的是貨幣暴跌,通脹上升,進口需求則大打折扣。産油國出口石油而進口大量商品,而像中國、日本等製造業大國則出口商品,兩者之間形成一種相互依賴關係。工業國對石油的需求減少,必然帶來産油國對消費品需求不振,從而形成緊縮強化的迴圈。溫和通脹變成了不斷緊縮,無論生産商還是進口商都會為了規避風險而奉行“現金為王”的理念。如此,經濟的活力就難比平常了,賺錢難也就成為大家共同面臨的問題。

  要從實體經濟自身尋找活力

  經濟緊縮,那就增加貨幣發行,放鬆銀根,美聯儲結束量寬之際,日本和歐洲也開足馬力增加流動性,然而,緊縮的預期形成之後,流動性很難進入實體經濟,這也是“日本病”難以治愈的根源所在。正因如此,油價下跌的時候,有些人就主張應該通過稅費來緩解油價下跌帶來的衝擊,這種説法也不無道理。但是油價下跌也是對石油生産乃至能源生産的調整,就像沙特石油部長所説的,讓有能力的生産商來提供石油,換言之,那些不合格的要出局。在這種調整的過程中,過度的稅費干預只能干擾産業調整。

  對於不斷加深的緊縮憂慮,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實體經濟自身尋找活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未嘗不是人力資源價值回歸的動力。從石油領域溢出的資金未必完全進入實體經濟,但是部分資金進入研發領域,就可能會帶來新一波的技術變革,帶來新的行業和産品。以通脹來拉動經濟增長一直遭到奧地利學派的詬病,然而,緊縮也是一種病,而且比通脹更難治理。

  油價暴跌必然對價格體系帶來衝擊,但是受衝擊最大的還是那些産油國,産油國是少數,消費國是多數,因此,跌要比漲更受歡迎。但油價不可能一直跌不停。在油價低的時候,研發替代石油的能源,看似瘋狂,但卻明智。既可以對衝緊縮的壓力,又可以在油價上漲的時候大賺一把。

  □孫興傑(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學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