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燕動車的尷尬折射了啥
- 發佈時間:2015-01-23 08:42: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12日,燕郊至北京的動車到達北京站。當日,北京鐵路局在早晚高峰首次開行燕郊站至北京站的動車組臨客列車。一等座票價13元、二等座票價10.5元。從燕郊站到北京站,動車運作時間僅為半個小時。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功能疏解和産業轉移,離不開交通一體化的率先突破和三地眾多部門的積極協調。互聯互通,不僅僅是多修幾條路、多開通幾條高鐵線的問題。京燕動車的冷清,只是運輸服務還不夠協調的一個縮影
朋友家住燕郊,工作在國貿。前段時間,京燕動車開通讓她興奮許久:終於不用一大早排著長龍擠公交了。儘管家門口有公交可以直達,但是每天為了搶個座位跟人擠來擠去的滋味實在不好受,有時候遇上天氣或者路況不好,上班還會遲到。
不過兩天后,她又換回了公交:“動車雖然快,但早上6點40多就發車了,而從家到燕郊火車站沒有公交車,打車的話成本又太高,如果是走過去,那得比以前還要早起很多分鐘。”
朋友的經歷,恰恰在數字上得到了驗證,從燕郊開往北京站的列車,有的上座率僅三成。
為了在北京工作,燕郊有近30萬人奔波于雙城之間。京燕動車的開通為他們提供了新的出行選擇,這是值得肯定的。鐵路部門挖掘現有運輸能力,滿足城際通勤族的現實需要,這是“鐵老大”在市場化道路的摸索中,立足市場需求進行的積極嘗試。
然而幾天之內,車廂由爆滿到冷清,乘客從熱情參與到不買賬,除了時間因素,折射的更是相關配套設施缺乏、協調服務能力不足的尷尬。
從地理位置看,燕郊火車站和幾個大型社區之間缺乏公共交通相連接。如果要到火車站,通勤族只能步行或打車,增加了時間和金錢成本。這就需要當地交通部門進行合理規劃,加強燕郊的地面接駁,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此外,硬體設施方面,燕郊火車站的進站需要取票檢票,並不能直接刷卡或身份證,這些都增加了通勤族的時間成本。
眾所週知,交通的發展能帶來區域間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要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功能疏解和産業轉移,離不開交通一體化的率先突破。現實中,不少斷頭公路和承擔大運力的鐵路線路的銜接,以及機場航線缺乏統籌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怎麼突破?這需要各地站在整體和長遠的角度考慮,打破各自為政的行政壁壘,找到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建立起利益共同體內的良性互動機制,才能真正推進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運輸服務一體化進程。
京燕動車的冷清,正是運輸服務還不夠協調的一個縮影。互聯互通,不僅僅是多修幾條路、多開通幾條高鐵線的問題,要真正做到運輸服務一體化,將交通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必須要京津冀三地眾多部門的齊心協力,積極調整。
為保證春運,2月1日起,北京與燕郊間的三趟動車將暫停運作。春運結束後,京燕動車命運如何,尚未可知。但我們期待,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交通這一“大動脈”能夠為要素自由流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孟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