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陜西氣價聽證會反對者 聽證制度存在腐敗漏洞

  • 發佈時間:2015-01-23 08:31:51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年參加聽證會大呼“反對” 如今“吐槽”“聽證目的是漲價”

  ■劉斌

  “我反對!”曹鋼説,聲音很大,斬釘截鐵。會場上,氣氛瞬間凝固了。

  這是發生在2010年9月8日,陜西省天然氣價格聽證會上的一幕。作為專家代表出席的曹鋼,坐在背東向西的位置上,一直沒有吭聲。然而,到他發言時,他突然説出了這3個字,情緒顯得有些激動。

  “這是我至今為止參加的唯一一次聽證會。”近日,已退休兩年的陜西省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曹鋼説道。對於反對的理由,他説自己當時只是按科學辦事。

  一開始,曹鋼對漲價並沒太在意。“後來,我翻閱了國家出臺的《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支援西部地區在天然氣上享受優惠價格。但這個政策並不具體,所以我想我省首先應把這個政策搞清楚,國家既然這樣説總會有些具體支援辦法。陜西民眾收入水準不高,能少花點錢就爭取少花些”。

  所以在聽證會上,曹鋼建議:物價部門應首先把紅頭文件的政策搞清楚,爭取利用政策為消費者提供些優惠,然後再説是不是漲價的事。曹鋼説,另一方面,從物價局提供的資料看,陜西當時的供氣價格在全國也不算低,比好幾個東部、西部省市的價還高,而陜西是天然氣氣源地,供氣條件優於其他省份。

  曹鋼的建議得到了大多數與會代表的支援。現場發言的18名代表中有一半人認為,居民用氣應少漲價或不漲價。

  不過,“過去的事就過去了,是誰提的反對意見不重要。但是,經過4年多的沉澱,我覺得該對聽證制度有一些建設性的思考和意見了”。

  對話

  記者:那次,是陜西省物價局請您去參加聽證會的吧?

  曹鋼:此類活動請我們去很正常,這是程式需要。但問題是,我作為學者代表發言是需要負責任的,要從客觀出發,講大道理,體現思路科學性,這是一個學者應該堅持的底線。不能誰請我,我就跟著誰説。這不是我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的態度。

  記者:説了反對的意見,會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曹鋼:省物價局與我有多年交往,但我去是代表老百姓的,物價局也不是個人,這是一場公事的討論。當時確實得罪了人,但我問心無愧!因為站在科學的立場上,我的表達是講道理的,不是有意跟誰過不去、要搞破壞。我不覺得理虧,自覺心安理得。

  記者:過去4年了,您如何看待當年那場聽證會?

  曹鋼:這是我一生中參與的唯一一次聽證會,卻引起了對聽證會問題的思考。這個制度關乎政府部門的公共決策,制度本身有問題、有漏洞,究竟如何改革聽證制度,讓它變得真正有價值,很值得討論和研究。我已經退休了,之所以同意接受採訪,絕沒有想把那次聽證的事翻出來,那樣做毫無意義,而是想把自己的思考講出來,讓大家共同討論,怎樣把“聽證”這個東西用好。這絕不是爭你錯我對的事,而是關係公共利益如何受到保護和如何搞好公共決策的問題!

  記者:老百姓都説聽證會是“逢聽必漲,逢漲必聽”,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源在哪?

  曹鋼:聽證會應該是徵詢民意、優化決策的過程。為什麼要聽證?就是因為政府決策要遵從民意、敬畏民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代表人民行使權力。所以,對關係大眾公共利益的事,必須徵詢群眾的意見。而且應該真心實意地徵詢,不能耍把戲愚弄群眾。漲價的需求是要經過調查研究的,但現在的聽證會往往缺乏明確調研,目的就是漲價,不是為了解決問題。

  記者:有網友建議既然聽證會就是個漲價的過場,不如直接取消算了,您怎麼看?

  曹鋼:我不這樣看。不僅不能取消聽證,還要強化它的應用範圍。聽證會是走群眾路線的一種途徑。所以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上,應當強化聽證會應用的廣泛性,只要是涉及公眾利益的和人民群眾關係密切的事情都必須聽證!

  記者:我們的聽證制度程式上本身是有漏洞的,要如何才能彌補漏洞?

  曹鋼:我覺得聽證程式至少得對各個環節進行規範,做到公開、透明。比如説開會提前多少天發佈消息,參與聽證的主體應具備什麼條件,有沒有特殊限制,這場聽證會能不能公開,能公開到什麼程度,按什麼程式決策,用怎樣的方式回饋民意,如何説明決策者最後對聽證意見的吸納或否定的理由等等,都需要做到讓老百姓心中有數。甚至是,對聽證會上的反對意見要做出書面的回答,你不能當成耳邊風,聽過了就過了,反對者提出的意見那也是代表一部分民意啊!

  (原載《華商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