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市公司為何不愛主業愛理財

  • 發佈時間:2015-01-23 06:06:5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然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很多,但這種行為仍然釋放出公司主業發展不振,公司缺乏清晰發展規劃等不良信號,建議投資者多加注意

  2015年的日曆剛剛撕去20多張,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密集公佈了購買理財産品的公告。雖然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合法合規,但業界對其評價仍然存在分歧。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並增厚其自身業績也是上市公司回饋股東的主要途徑之一;但也有專家、學者認為,一些公司擠破頭上市融資,卻沒有將募集到的資金用於開拓主業,而是用於購買銀行理財産品,明顯有偏離主業之嫌。

  掀起理財熱潮

  1月22日,廣聯達發佈了關於公司2015年度購買理財産品的公告,使用自有資金2億元購買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産品。實際上,廣聯達只是近期上市公司理財熱的一個縮影。據萬得數據統計顯示,從今年初至22日發稿時止,共有91家上市公司先後發佈公告投資于銀行理財。

  剛剛于去年12月31日登陸A股的園區設計,在上市半個月後就發佈公告稱,使用暫時閒置募集資金購買保本理財産品。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150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29.97元,募集資金總額為44955萬元,扣除發行費用3268.49萬元後,募集資金凈額為41686.51萬元,並對募集資金採取了專戶存儲。截至1月6日,公司募集資金賬戶餘額為42639.35萬元。根據募投項目推進計劃,近期公司的募集資金存在暫時閒置的情形。

  “考慮投資項目所需資金的滯後性,在確保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的前提下,為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公司擬對最高額度不超過2.8億元暫時閒置的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用於購買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保本理財産品。”園區設計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梳理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發現,上市公司用於投資理財産品的資金來源大多為自有閒置資金和暫時沒有明確用途的超募資金。購買的基本上是低風險的保本型理財産品,産品週期以中短期為主,預期年化收益率則在5%到6%之間,遠高於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上市公司之所以鍾愛理財,主要是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中南地區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如果上市公司賬上有一筆不小的資金額度,要到2個月後才會有需要投入的項目。此時,資金空閒時間大概也就有2個月左右,存短期定存和銀行活期賬戶的利息都很低,購買一個短期的理財産品,無疑是較好選擇。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目前我國正處於“三期疊加”時期,實體經濟面臨下行風險,而原材料和勞動成本壓力卻不斷增大,不少上市公司凈利潤率下滑,公司對於投資擴大産能的意願不足,而銀行理財産品恰好成為其“擱置”閒置資金的重要投資渠道之一。

  凸顯投資慵懶

  對於上市公司投資銀行理財産品,中國證監會于2012年發佈《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暫時閒置的募集資金可進行現金管理,但其投資的産品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産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流動性好,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

  其實,部分上市公司早已成為了“理財專戶”,有的公司甚至可以依靠購買理財産品來填補主營業務虧損並最終實現盈利。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表示,上市公司利用閒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産品是一種較為“慵懶”的投資行為,不僅背離了當初發展主業、實業的初衷,也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甚至發出“看淡”主業發展前景等信號。

  “這明顯是對募集資金的畸形利用。”李大霄説,雖然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很多,但這種行為仍然釋放出公司主業發展不振、公司缺乏清晰發展規劃等不良信號,建議投資者對這類公司多加防範。

  目前而言,IPO仍然是國內眾多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但有不少上市公司融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發展自身主業,也不會考慮投資者的利益訴求,而是將是否滿足企業自身內部的利益鏈條作為首要考慮依據。

  “一方面,監管層要加強和健全有關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的制度和機制;另一方面,也要積極調動投資者的監督熱情。”高明華告訴記者,由於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和金額均較低,大部分散戶投資者還是通過“低買高賣”等溢價手段盈利,這使得投資者不會特別注意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

  “亟需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和額度,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教育,提高普通投資者的監管意識和監管理念,使上市公司的投融資行為始終處於‘陽光式’監管之下。”高明華建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