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房企再融資更趨市場化

  • 發佈時間:2015-01-22 05:59:4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資本市場獲得更低成本的融資,今後對合規房産類上市公司來説可能越來越便利了。

  中國證監會日前調整了對上市房地産公司再融資、並購重組等的相關政策,明確對存在閒置土地、炒地以及捂盤惜售、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將暫停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産重組。

  看似一個簡單的政策調整,實則包含著意味深長的內涵。眾所週知,前幾年由於房産市場持續升溫,抑制房價過快增長一直是政府調控的重要內容。與此相伴的是房産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再融資受阻,甚至嚴格到有房地産業務的上市公司融資也要比照房産類公司執行。因此,2010年以後,房地産企業的上市、借殼、再融資三大通道基本鎖閉。但近兩年,房地産市場的情形發生了變化,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原來旺盛的市場需求出現大幅萎縮,房企資金鏈陡然繃緊,政府對房産市場的調控手段逐漸由之前的限購轉向放開。

  伴隨這種變化的是證監會對房産類上市公司融資的重新開閘。據相關數據,去年以來,已經有50多家房産類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資預案,並有多家已經實施。業界普遍認為,地産類上市公司再融資開閘符合新的調控思路,是抑制房價、穩定增長和控制風險“一箭三雕”之舉。

  值得關注的是,再融資手段的市場化卻受制于監管的多環節,房企再融資需要事前層層審批,而且是跨部門間的聯合審批。據了解,諸如此類的“公文旅行”往往要耗上數月之久,這顯然無法與市場的變化節奏相匹配。房地産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再融資本是為解決房企資金之困,這意味著資金到位的時機非常重要。因此耗費時日的層層審批,肯定讓再融資計劃的效果大打折扣,明顯不利於房産市場和房企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而今後上市公司再融資、並購重組涉及房地産業務的,國土資源部不再進行事前審查,是否存在土地閒置等問題,以國土資源部門公佈的行政處罰資訊為準。這種行政審批環節的簡化,對房産類上市公司是絕對的利好,不僅將提高房企再融資的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行政手段對房地産板塊的制約作用,有利於地産板塊融資回歸其市場機制。

  同時,證監會監管底線也畫得非常明晰,即違規者將被自然排除在外,其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産重組都會被限制。有選擇性地為合規房企開放融資便利,無疑有益於增加房地産供給、穩定房價,而且也與目前有保有壓的房地産融資規範思路一脈相承。

  對於房産類上市公司來説,融資環境好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防範系統性風險意識,在經營上保持理性。過去幾年,由於成本尤其是土地成本的漲幅超過了房價,房地産業的利潤率持續下降。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月13日,共有35家上市房企預告2014年業績,凈利潤出現首虧、預減、略減等預警類型的房企達51%,凈利潤出現首虧的房企有5家,佔比達14%。

  也許現在是房地産業需要徹底改變思路的時候了,因為外部的市場環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融資審批的便利,則將為上市房企的轉型提速提供一種更有效率的通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