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上三減三增三變農田水利“引得活水來”
- 發佈時間:2015-01-20 05:36:24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盤點
“全部超額完成年度規劃。”此時,省農水局局長王華剛剛看完2014年度四川農田水利建設情況匯總材料。去年,我省在農村安全飲水、基本農田水利建設與改革、灌區養護與節水、水利風景區創建、抗旱防洪等方面的“考試”成績不俗。
2014年初,我省計劃全年減少飲水不安全農村人口450萬人,新增灌面90.5萬畝、節水灌面120萬畝。年終盤點:2014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資286億元;解決475.3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增灌面91.32萬畝、節水灌面122.6萬畝,同時,各項改革和建設有條不紊推進,均超額完成任務。
驕人成績背後,是依靠“源頭”上的三減、三增、三變,為農田水利工作引來源源不斷的“活水”。
□本報記者 王成棟
回眸
2014年
四川農田水利建設
數 字 點 擊
●農村安全飲水
共解決475.37萬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比年初規劃多出25.37萬人。
共完成農村飲水工程總投資24.18億元,新建各類農村飲水工程9315處。
●抗旱防洪
出臺全國第1部地方性村鎮供水法規 《四川省村鎮供水條例》,實現農村水利法制建設“開門紅”。
全省694座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全部完工,提前完成1046座一般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建設。
●基本農田水利建設與改革
在178個縣(市、區)籌建水質監測機構,預計到2015年全部建成。
新建、整治各類水利工程3321處。
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7021個,管理灌面1502萬畝,參與農戶478萬戶,涉及人口1685萬人。
●水生態
下達財政資金7億元用於支援幸福美麗新村水利建設。
關鍵詞
三減
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減475.37萬,旱澇災損均有所減少
四川存在區域性、工程性、季節性水資源短缺,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影響著農村飲水安全。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基數大,且受制于地質、地形地貌、氣候等因素困擾,解決難度大。
但這又是四川必須直面的問題。去年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九件民生實事中,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被列入其中。
方向和思路早已明確。
我省確定了“集中供水為主,聯戶供水為輔,分散打井補充”的農村供水思路,提出了農村飲水工程分區建設模式,即在丘陵和低山地區新建一批集中供水工程,在平原地區充分利用城鎮供水工程向周邊農村延伸管網,在高原、高山區和嚴重缺水地區採取引泉、集雨、打井、建窖等方式分散解決群眾飲水困難。
2014年,在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的過程中,確保水質和管理水價被作為難點進行突破。
省農水局在全省範圍內啟動農村供水水質監測試點,探索建立“縣級水質檢測中心+水廠+班組”的三級水質監測體系,定期對各地水質合格率進行收集匯總、檢查消毒藥物等。同時,在全省178個縣(市、區)籌建水質檢測機構,實現水質線上監測和自動化控制。目前,我省30個縣的水質檢測中心試點建設項目已基本完工。
為了鞏固前期建設成果,我省開始嘗試水廠運作模式和水價形成機制,探索受益戶供水管網維養護基金制度,引導供水企業錯峰用電,降低供水成本,支援有條件地區通過財政補貼,保證水廠運營。
攻堅克難,全省共減少475.37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而在防汛和抗旱方面,我省加強管理,旱澇災損均有所減少。
2014年3月-4月,我省先後五次召開水庫防汛會議並成立數個檢查組,奔赴各地抽查水庫92座,解決各類問題和隱患109個;汛期抽查水庫1820座,最終實現水庫安全度汛。同時,于10月底提前完成1046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在抗旱方面,去年全年累計投入近兩億元,組織抗旱人員257.01萬人次、抗旱設備15.24萬台套、送水車0.65萬輛次,澆地面積146.04萬畝,臨時解決了110.99萬人、99.91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在攀西、川南地區持續五連旱的情況下,全省按時完成水稻栽插2964.39萬畝,超過原有計劃,挽回農業經濟損失約4億元。
關鍵詞
三增
增加灌溉面積、抗旱能力,新增8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根據統計,2013年,四川每人平均有效灌面為0.43畝,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2/3。這份數據提醒,若不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提供持續且充足的灌溉水源,農業很難穩産,保障糧食安全很可能落空。
作為工程性缺水為主的地區,2014年,四川繼續把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尤其是小農水、五小水利建設當做提升抗旱能力的主要手段。
第三、四、五批次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全部通過績效考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1.32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22.6萬畝,雙雙超過規劃任務。第六批共計36個小農水重點縣已確定,並在2014年11月開工。在大型灌區的管理方面,累計完成項目投資1.7億元,新建、整治各類工程3321處,渠道622公里,新增、恢復灌溉面積5.86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萬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1.32萬噸。
增加抗旱能力同樣重要。
去年,我省以幹熱河谷地帶為重點突破口,繼續推進太陽能光伏提灌站建設。攀枝花、涼山等市(州)第一批太陽能提灌站試點建設已于去年初啟動;9月又啟動了第二批省財政光伏水源工程(18個太陽能提灌站),用於解決當地生産用水需求。
推進農業節水,優化水資源配置,是提高抗旱能力的舉措之一。農業用水佔全省用水總量的六成以上,優化水資源配置,農業是潛力所在,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我省決定,選擇部分區域進行試點,結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將其推廣開來。
王華介紹,“發展節水農業,不僅能夠節約水源,也能夠降低農業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去年,我省籌劃在米易縣、鹽邊縣、仁和區建立三個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在若爾蓋縣等地建立四個節水灌溉飼草料基地,截至年底,已完成投資2.1億元。根據統計,上述工程全部完工後,每年可節水兩億立方米以上。
此外,我省在水利風景區創建方面成績亮眼。
2014年10月,閬中市金沙湖、蓬安縣嘉陵第一桑梓等8個水利風景區正式晉陞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至此,我省已擁有25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總數和面積均位居全國前列,而所有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均是我省重要水利工程或重點水源保護地。
關鍵詞
三變
推動小型水利工程産權改革,創新管水、用水模式
借助農業農村改革的深化,我省順勢而為,將小型水利工程産權制度改革作為新一輪農村産權改革的重要內容。“目的是盤活資産,增加農民的財産性收入。”王華説,我省通過對小型水利工程清産核資等方式,依法賦予小型水利工程産權人所有、使用、經營、管理、收益的權能。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60個縣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管護專項經費渠道,確定了2個中央級、19個省級水利改革試點縣,開展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和對外承包、抵押、融資等試點,促進工程産權物權化、資産資本化。
作為19個省級水利改革試點縣之一的閬中,作出了有效嘗試。
閬中市天宮鎮天宮院村七社地處丘區,土層薄、保水性差。以往,每到夏天村民們都會到山下幾公里遠的地方背水抗旱,這也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背山水”。但實際上,村裏有二十幾座山坪塘,按照設計標準,抵擋20年一遇的旱災絕無問題。只是,這些被稱為“集體財産”的水池,多年無人問津,淤塞閒置。
2014年年初,當地水務部門和村幹部宣佈,允許村裏的山坪塘承包到戶,農戶可以單獨或聯合承包。很快,村裏的山坪塘被承包一空,不到半個月,山坪塘裏的淤泥被清理一空,塘底硬化也很快完成。去年夏天,閬中遭遇了伏旱,但是當地農戶再也沒有去“背山水”,農作物也迎來豐收。而這樣的方式,在全省多市“開花”。
鞏固改革成果,必鬚髮揮民間的力量,創新管水、用水模式。
去年,全省建立用水協會7021個,管理灌面1502萬畝,參與農戶478萬戶,涉及人口1685萬人。有了協會之後,水務部門將水資源管理的部分職能讓渡,農戶之間可以通過協會分配水源、協商水價、明確工程管護。
而為了調動農戶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我省先後探索出了“財政投資+農戶投工投勞”的民辦公助等方式。工程建好後,依據農戶投工投勞情況折算成貨幣,按此劃分産權,在今後的管護、使用、流轉等過程中分享收益。我省在管水、用水模式上的探索,在全國也屬先進。“在建設過程中就將産權明晰,不僅調動了群眾、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的建設熱情,也將管護等責任逐一落實,算得上一舉多得。”王華説。
訪談
省水利廳廳長冷剛:
解決470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本報記者 王成棟
2015年,我省農田水利建設有哪些目標?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能否達到預期?深化農村改革的大背景下,我省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把農田水利改革推向縱深?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採訪了省水利廳廳長冷剛。
目標:
今年新增飲水安全人口470萬人
記者:讓老百姓有水澆田、有乾淨水喝,這是我省農田水利工作的重點,今年我省在這兩個方面有哪些動作?
冷剛: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事關民生,在這方面的力度不能減。新的一年,我們首先要繼續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等民生水利項目建設。全年力爭解決470萬農村居民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其次,要持續加強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建後管護和新技術的推廣,繼續加強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強化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力爭新增和恢復蓄引提水能力4億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
改革:
探索農田水利社會化建管
記者:農田水利建設,尤其是在小農水、五小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如何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調動社會資金、社會力量參與?
冷剛:我們將進一步探索農田水利社會化建管模式。今年,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將繼續推行民辦公助建設制、公開公示透明制、定額標準補助制等,著重從兩個方面調動農戶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第一,進一步把項目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和管理權“四權”交付於民;第二,通過政府出臺獎補激勵措施和優惠稅收政策,搭建投融資平臺,明晰産權融資,購買水利公共服務等,調動業主和社會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
記者:在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大背景下,我省農田水利改革該從何著手?
冷剛:農田水利是農業與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於四川這樣的工程性缺水地區來説,充足的灌溉水源,是農業豐産、維護糧食安全的保證。因此,在注重建設的前提下,也要通過改革強化管護。
具體來説,要改革項目實施方式,實現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管一體化,完善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建設模式,鼓勵、支援民間資本建設和管理農田水利工程;明晰和移交工程産權,全面開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並與農村其他産權確權同步推進;創新運作管護模式,建立以“使用者付費”為主,財政補助、水費補充、産業反哺為輔的工程管護經費多元投入機制。
提質:
新增節水灌面140萬畝
記者:全省大型灌區中,還有相當比例的灌區依然採取按畝收費的水價體系,今年我省在這一領域會有哪些動作?
冷剛:確實,目前四川大型灌區中僅長葫、武引和都江堰人民渠二處灌區實行計量用水和計量收費,大部分地區還在沿用舊有的按畝收費制度。
今年,我省將結合灌區工程建設,推進用水制度的改革和節水改造,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0萬畝。首先,合理設置配套供水計量設施,完善末級渠係等田間灌排工程體系;其次,在用水管理上,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推行合同供水,終端計量用水;最後,在水費收取上,積極推進水價綜合改革,探索不同規模分檔定價、不同作物分類定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等制度,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