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借得春風育良種

  • 發佈時間:2015-01-20 05:36:0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楊軍雄 通訊員 王仁杯

  正處於隆冬的浙江寒風撲面,海南卻是如初夏般溫暖。我省位於這裡的南繁育種基地正迎來忙碌的“春播”時間,利用全國絕無僅有的光溫資源優勢,加種一季,以加快新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的進程。

  位於海南陵水縣的寧波南繁基地,這幾天就處於插秧階段。一進基地大門,記者就看到,一塊塊稻田裏,到處是忙碌的身影。“田裏是寧波農科院科研團隊和當地農民正在手工插秧。”還卷著褲腳、粘著泥巴的寧波農科院育種專家陸永發介紹説,“每棵種苗都十分珍貴,我們要像保護孩子一樣保護種苗,所以育種都只能利用原始的栽培方式,大夥兒每天要彎腰8個多小時。”

  和寧波農科院南繁基地一樣,記者陸續走訪的中國水稻所、浙江省農科院、嘉興農科院、台州農科院、勿忘農種業、農科種業等來自省內單位的南繁基地,都已開始了水稻插秧工作。省農業廳種子管理總站有關負責人説,我省南繁育種基地主要集中于海南省三亞市和陵水縣,總面積約2000畝,其中90%以上都是水稻育種基地,目前已經全面進入插秧期。

  農忙季節來臨吸引了眾多科研人員前來。自2014年11月開始,大約200余名來自全省各地農業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育種科研人員,一批批如候鳥一樣,陸續“飛”往南繁基地,投入到育種工作。藍天、椰林……來到旅遊勝地的育種科研人員卻沒有心思和時間顧及。記者注意到,幾乎每個科研人員因為風吹日曬,膚色黝黑,皮膚粗糙,活脫脫似老農民。

  正是種業人一代一代孜孜不倦的辛勞,歷經40多年建設,南繁基地已經培育了500余個新品種,其中包括了推廣面積最大的秀水系列、中浙優系列和産量屢創新高的“甬優”系列水稻,為全省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我省每年通過省和國家審定的30多個水稻品種,全部經過南繁加代培育而成。

  在南繁這個“天然實驗室”,走出了不少全國知名的育种家。嘉興農科院名譽院長姚海根就是其中一位。從1974年開始,姚海根每年都要赴海南島進行南繁工作,其中20多個春節在海南育種基地度過。40年來,他親手育成並通過國家等各級審定、在生産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水稻品種達80多個,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獎勵,在我國長江中下游稻區累計推廣種植2億多畝,增産糧食達50多億公斤,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江南水稻育種大王”。在該院南繁基地,記者遇到了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姚,這位育种家仍親自在田間工作。

  除了水稻之外,記者還在省農科院和勿忘農基地看到,育種人員正在給半人多高的玉米品種進行雜交授粉。勿忘農種業公司的育種人員説,隨著浙江現代農業發展,作為種業孵化器的南繁基地正發揮越來越關鍵作用。目前除水稻外,玉米、棉花、蔬菜、大豆等作物南繁規模繼續擴大,為我省種業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支撐。

  (本報海南1月19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