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5倍:寧夏單方水農業增加值大幅提高

  • 發佈時間:2015-01-19 02:31: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國鳳

  走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六盤山區的田間地頭,你可以不時看到大型時針式噴灌機、卷盤式噴灌機組合的大型節水機械……六盤山區農業系統幹部興奮地告訴記者,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噴灌、滴灌、微灌、管灌、膜下滴灌在寧夏各顯神通,現代化節水裝備和技術,給乾旱少雨的六盤山區農業送來甘露。這是寧夏建設節水型社會,突出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取得的喜人成果。

  寧夏自治區水利廳廳長吳洪相介紹,長期以來,全區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46,遠低於全國0.52的平均值。農業用水量佔全區總用水量近90%,高於全國平均62.8%的比例,用水結構嚴重失衡。經過農業、水利部門的積極努力,從2005年到2013年,全區取水總量減少5.95億立方米,農業取水總量減少7.72億立方米;相比取水最高年份1999年,農業取水總量減少25.14億立方米,全區有效灌溉面積增加74萬畝,單方水農業增加值提高2.5倍(0.99元/立方米到3.43元/立方米)。

  寧夏地處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中部和南部六盤山地區生態脆弱,十年九旱、缺水嚴重、生態脆弱是基本區情,特別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水資源,每人平均可利用水資源量634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1/3,是全國水資源最為匱乏的省區之一。

  近年來,自治區突出農業節水這個重點,把高效節水灌溉作為農業節水、現代農業發展的革命性措施緊抓不放,通過“加快面上田間節水,加大線上渠係節水,發展片上設施節水”,不斷強化工程、農藝、管理等措施,初步構建起全區農業綜合節水體系。同時,結合十年聲勢浩大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高效節水農業發展奠定新的機遇。現在,全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872萬畝,其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4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65萬畝(其中管灌32萬畝,噴灌30萬畝,微灌103萬畝)。

  自治區農業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中部乾旱帶,通過壓減旱作區小麥、揚黃灌區玉米、大水漫灌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人工飼草、特色經果林、高效節水技術推廣面積“三壓三增”措施,大力發展節水高效特色種養業;在南部六盤山山區加快發展草畜産業和馬鈴薯、地膜玉米、冷涼菜、小雜糧等優勢特色産業,積極培育經果林等生態建設後續産業,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益。

  寧夏節水灌溉取得的成效是多方面:一是節約了水資源。農田畝均灌溉用水量由1205立方米下降到732立方米,特別是以玉米為主的“一特三高”特色産業,畝均灌溉用水定額從800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38提高到0.46,全區農業用水佔總用水量的比例由2011年的90%下降到2013年的88.1%,有效灌溉面積由783萬畝增加到872萬畝。二是增加了糧食産量。節水灌溉措施畝均增産糧食10%~40%。2000年以來,單方灌溉水糧食産量由2.55公斤增加到3.63公斤。三是提高了肥料、農藥使用效率。高效節水灌溉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肥料、農藥利用率提高了5%-20%。特別是實行水肥一體化的工程,可減少化肥使用量40%。四是發揮了綜合效益,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節水灌溉不僅實現了節能、省地、省時、省工、減排等綜合效益,而且提高了技術整合、機械化、專業化生産經營程度,促進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目前全區已基本形成釀酒葡萄、枸杞、紅棗、硒砂瓜、蔬菜、苗木、馬鈴薯等高效節水特色農業格局。

  據了解,自治區決定繼續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力爭到2020年,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面積40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3。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