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什麼要在專用品種上“燒錢”?

  • 發佈時間:2015-01-19 02:31:2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何燁

  馬鈴薯主糧化,是要在馬鈴薯深加工上下功夫,鮮食是少部分,生産出能加工成馬鈴薯全粉的馬鈴薯才是主糧化的核心。日前,記者來到了研發基地位於北京延慶的希森馬鈴薯産業集團。

  在希森的生産車間,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在40倍的顯微鏡下,將莖尖剝離到試管瓶中的營養基裏,這一過程叫做莖尖脫毒,是在擴繁前影響馬鈴薯産量的關鍵步驟,而在儲存車間,一顆顆如一元錢幣大小的小馬鈴薯堆放在木箱裏,這些被稱為原種,將要進行大田種植試驗。希森馬鈴薯産業集團是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託企業,在北京延慶建有脫毒馬鈴薯微型薯快繁基地,年産脫毒微型薯4.2億粒,並建有30萬畝大田種薯繁育基地,是一家育種水準和生産能力居全國領先的馬鈴薯生産和加工企業。董事長梁希森告訴記者,目前希森有18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品種,其中“希森3號”、“希森4號”已經通過了品種審定,而“希森5號”、“希森6號”和“希森7號”正在進行區試,正在申請“出生證明”。

  據了解,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馬鈴薯品種是上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進的“大西洋”、“夏波蒂”、“荷蘭薯”等品種,這些品種在國外已經逐漸淘汰,在我國也呈現出品種退化的情況。希森集團技術人員孔海明説,“大西洋”品種個大,容易出現空心,“希森5號”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主要用於鮮食的“希森3號”、“希森4號”在産量上比“荷蘭薯”更加突出。

  從房地産轉為農業,10年來梁希森一直在培育新品種上“燒錢”,在品種資源有一定規模的時候,他又幾次向國家呼籲換種,“如果我們國家的種薯能用上更好的品種,對整個産業將是革命性的改變。”梁希森説,對於農業部剛剛宣佈的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梁希森很激動,但他總怕公眾對馬鈴薯主糧化存在誤區,以為主糧化就是鮮食馬鈴薯。他告訴記者從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上來看,馬鈴薯的深加工才是推進主糧化的意義所在,而馬鈴薯全粉加工産業要求的,是使用適合加工成全粉的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和統一加工,這些在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産是很難完成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