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遠離“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發佈時間:2015-01-17 09:34:46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了不崩盤,和問題平臺保持表面和平的情況在P2P維權過程中並不少見。

  上述P2P投資人説,“有的受害人服軟了,不再維權,然後平臺每月給他們發點‘飯錢’。或者是協商之後將債權轉為股權,成為公司股東。為了能讓自己脫身,還幫忙忽悠不知情的新投資者來接盤。然後,這個平臺就成了黑店,進來一個宰一個。”

  羿飛感嘆道,中雷的人,要全力收回投資,但是也該守住良心底線,不要忽悠“小白”入局,幾個“小白”不能改變網站倒閉的命運,但會讓這樣做的人成為一個被唾棄的人。

  他將這種情況形象地比喻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産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網際網路金融法律領域知名律師肖颯曾對《金證券》記者説,“踩雷”的投資者一定要留存固定證據,包括合同、充值記錄、銀行單據以及網站虛假宣傳截圖以便報案維權。

  肖颯分析稱,私下談判可能會儘快追回欠款,但也可能貽誤戰機。

  而民事追償和刑事報案也各有利弊,前者的優勢是原告在某種意義上可掌握案件進度。但是花費較大,效率較低。後者則是效率高,花費少,但案件進入公訴案件程式,本人不能再撤訴,如果想知道進度,程式較繁瑣。

  她近日撰文稱,投資人要注意觀察投資網站的蛛絲馬跡,一旦發現問題要做兩手準備。由投資人聘請的法律顧問直接與平臺律師交涉、取證、談判是否可回款以及數額、比例;一旦談判破裂,投資人直接到當地公安局經偵大隊報案。

  羿飛和她持近似的看法:對於已經發生問題的平臺,不要心存幻想,堅定退出。投入金額較大的,建議立即去“前線”,對管理層完全控制避免其出逃,如果幾天內不能兌現恢復提現的承諾,堅決報警,“若陷入持久戰必然人心渙散”。

  他同時提醒投資人,一定要遠離“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個爆出問題的平臺,突然出現大批唱讚歌的人,是需要回避的典型信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