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球頒獎禮上的“少年”贏家

  • 發佈時間:2015-01-16 09:31:1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11日,第7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本屆頭號熱門《少年時代》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3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作為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懷胎12年”誕下的“世紀好片”,《少年時代》的文藝腔調十足。不過,想要聽理查德·林克萊特叔叔講這段故事,首先你要坐得住,其次你要坐得住,最後你還是要坐得住。

  一個少年的12年

  理查德·林克萊特是一位有趣的導演。早些年,他導演的《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以及《愛在午夜降臨前》從1995年演到了2013年。當大家都以為每9年拍一部“愛在”電影的做法已經是極致任性的時候,誰會想到他還能幹出説服演員們花費12年的時間共同拍攝一部成長電影這種事情來。

  理查德·林克萊特拍攝《少年時代》的靈感,來自於被日常生活所掩蓋的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主題:時間奔流不息,一切都發生了,但好像又什麼也沒有發生。

  從動機上來看,《少年時代》是林克萊特電影試驗中的一部分。這個試驗橫跨了12年,從2002年起,他和演員們每年僅花兩三周的時間進行拍攝,用完全真實的時間跨度,講述小男孩梅森的成長經歷。

  在這部電影裏,你會見證主角梅森(艾拉·科爾特蘭飾)的成長過程,他在玩遊戲、看動畫片;他在和姐姐薩曼莎(羅蕾萊·林克萊特飾)吵架,旁觀媽媽奧利維亞(帕特麗亞·阿奎特飾)搬家、離婚、考學位;他在和老梅森(伊桑·霍克飾)討論避孕的話題;他獨自一人去旅行,他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他交往了第一個女朋友……

  12年的時間會給人帶來怎樣的變化?《少年時代》給出了答案。在166分鐘的時長裏,梅森就像一個標本一樣,原原本本地展示著一個人成長的進程。用梅森媽媽的話來説:“我曾經也是某人的女人,現在卻煩人地變成了某個孩子的媽媽!”

  除了敘述小小少年梅森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與驚喜、悲歡和感動外,影片也展示了一個家庭在12年裏的變遷,近而折射出一個時代。

  導演們的野心

  旁觀一代人甚至全人類的成長過程,看上去更像是頗有野心的紀錄片導演們想要完成的任務。

  這樣的壯舉俄羅斯名導米哈爾科夫做過,英國藝術家邁克爾·艾普特做過,現在理查德·林克萊特也做過了。

  米哈爾科夫用12年的時間拍攝了《安娜:6到18歲》;邁克爾·艾普特的《人生七年》系列紀錄片則是從1956年開始,對14個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進行分別拍攝,隨後每隔7年進行回訪。

  作為劇情片,《少年時代》記錄的同樣是平常孩子的普通生活。

  “從我出生的那天起,我就開始變老”。在《少年時代》的片頭曲裏,時間倏地鑽進了未來。梅森仰望著天空的烏雲,我們看著他漸漸長大,他的下巴曲線透露著點點變化的軌跡。

  同樣,來自家庭的聲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母親奧利維亞經常教育孩子“你要好好想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對自己負責任”,但正如梅森所説,母親雖然有學歷、有工作、有收入,但卻依然活得很困惑。

  這份困惑不可避免地寫進了梅森的記憶,影響著他的未來。在看似平常的生活裏,父母塑造了子女,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則重復著父母的生活。

  在電影中,當梅森不可避免地要離開家庭之時,一生嚴肅、自律且獨立的奧利維亞突然傷心地嚷道:“你給我立刻走人!你們接下來都一個樣,考試、分手、換女朋友、工作、結婚、生孩子、離婚……”(本報綜合)

  媒體聲音

  《紐約時報》:創意顛覆,但又聚焦于日常細節,《少年時代》是當代電影現實主義的典範。普通的房間、安靜的時光、平常的生活,這一切都淡化了林克萊特的野心和他的偉大。

  《時代》: 理查德·林克萊特的《少年時代》是平凡生活的動人史詩。我們都會記得什麼東西對我們最重要,並且會在了解到他人生活中也有這種想法時感到驚訝。這就是生活,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體驗它,卻很少有這樣的影片來記錄它。

  《滾石》:這是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林克萊特從未有過放催淚彈或者戲劇化過度的失手行為。他了解過梅森的心,也了解如何抓住我們的心。《少年時代》讓我們體會電影帶來的歡欣、神秘和力量。

  《綜藝》:具有手工製造、有機品質的《少年時代》,讓人聯想起那些歐洲電影大師的作品,而他們正是林克萊特非常崇拜的電影人:法斯賓德、伯格曼、布列松。《少年時代》的構思不是要塑造,而是要發現梅森這個角色的命運。

  《名利場》:梅森的童年也許和你或者任何你認識的人並不一樣。但是童年裏有些東西是共通的。《少年時代》提醒我們關注一些普遍的人性。它是一部共融、可愛、充實和終極偉大的影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