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量中小企融資在銀行外

  • 發佈時間:2015-01-16 03:29:2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楊群

  昨天,中國人民銀行在同一天公佈兩份數據報告:《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和《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數據報告》。前者顯示,至2014年12月末,M2(廣義貨幣)餘額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個百分點;後者顯示,去年社會融資規模16.4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同比增加9.78萬億元,超出市場預期。

  兩組數據如硬幣的兩面

  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供應量,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相互印證,但兩者具有不同的含義,從不同角度為金融調控政策提供資訊支援。從昨天央行公佈的數據來看,這一硬幣兩面,卻出現趨勢不同的變化。

  貨幣供應量,是從存款性金融機構負債方進行統計,反映金融體系向社會提供的流動性,體現全社會購買力水準。而社會融資規模則從金融機構資産方和金融市場發行方進行統計,從全社會資金供給角度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

  M2的增速放緩,印證了央行堅持比較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沒有貨幣擴張的跡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認為,儘管增速放緩,但由於貨幣供應基數很大,因此新增貨幣的總規模依然很大,可以説宏觀層面的流動性還是充裕的。而復旦大學教授殷醒民則認為,12.2%的M2增速,是近年來最低水準,可以判斷,去年下半年宏觀貨幣面是緊縮而非寬鬆的。他預計,今年的流動性通縮也會較為明顯。

  與此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則在加速擴大,顯現出與M2增速不同步的情況。殷醒民指出,社會融資規模中股票、信託的比重較大,貨幣投放可能沒有流入實體經濟部門,不能把社會融資規模當作判斷實體經濟資金面“緊”還是“松”的標誌。“更多的還是要看M2,這是一個系統性指標,全面反映了社會的資金容量。”

  傳統利率與影子利率反差增大

  社會融資規模擴大,有一部分並非從傳統銀行體系進行融資,因此數據出爐後,有市場聲音驚呼“影子銀行捲土重來了”。朱寧認為,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供應量這兩個指標的變化不同,恰恰印證了“二元金融體系”的強化,亟待理順。

  朱寧説,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裏其實有兩種利率,兩者的背離和反差越來越大。一個是銀行利率,或者説是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銀行間市場利率; 另一種是通過民間融資等渠道反映出來的“影子利率”。

  從市場情況來看,在傳統銀行體系裏,資金面比較寬鬆,利率較低;但與廣大中小企業真正密切相關的,其實是影子銀行體系,而在這個金融體系中,資金面仍非常緊張,融資成本較高。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經濟宏觀層面的流動性寬鬆,以及微觀層面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不能得到很好解決。

  M2與社會融資規模不同步,印證了一個尷尬事實——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並未能從傳統銀行體系獲得融資。殷醒民指出,傳統銀行在去年的經濟環境下不敢給中小企業放貸。這背後的原因,是因為社會總需求非常弱,中小企業即使獲得融資增加投資,其市場銷售會較為困難,放貸對銀行來説風險很大。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小企業確實可以從影子銀行獲得融資,但並不一定能還款,影子利率的高企,正折射出這種潛在的危機。

  流動性投入與回報率錯配

  專家認為,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所表現出的背離,提示著金融體系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朱寧強調,中國的金融體系通過貨幣政策來調控的能力正變得越來越弱化,必須通過進一步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來改變現狀。他解釋説,在“二元金融體系”中,影子銀行的利率是市場化的,而目前通過貨幣供應量為基礎進行調節的貨幣供給價格是不完全市場化的。如果不進一步改革,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資源錯配就會加深。“從M2來看,當前流動性並不缺乏,但不能夠疏導到中小企業。”朱寧指出,流動性投入大的是大企業、大基建,但眼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型國企上的投融資回報率越來越低,這就是一種錯配。

  要破解“二元金融體系”,打擊影子銀行,除了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還需要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加快債券市場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是業界比較強烈的呼籲。

  殷醒民認為,解決問題的途徑應是通過經濟政策的信號,包括加大投資、拉動消費,來改變目前經濟下滑的預期,避免衰退,這樣才能逐步填平兩個金融體系間的鴻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