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訂單農業陷“履約難”困境 農業産銷新模式為何屢“坑農”?

  • 發佈時間:2015-01-15 14:44: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15日電(記者董璐 彭源 塔娜)本應喜獲豐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河鎮羊蓋板村的彩椒種植戶們最近的心情卻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千辛萬苦找來的10萬斤彩椒訂單被意外‘跑單’。”該村村民雲崗告訴記者,原本與他們簽約的一家山東壽光企業説好彩椒成熟後負責全部收購,可剛收了一茬,企業就玩起了“躲貓貓”。

  近年來,“訂單農業”發展迅速,然而記者最近採訪發現,訂單農業讓部分農戶穩定銷路、增收致富的同時,卻因農産品市場價格波動變化頻繁,屢屢出現收購方違約“跑路”的“坑農”事件。

  “看著辛苦種植的彩椒就這麼爛在了地裏,心裏真不好受,現在只能拿來喂羊。”雲崗長嘆了一口氣説。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五個大棚種植彩椒,一個棚一年的租金是5000元,每棚約2200株彩椒苗,一株苗成本1.6元,加上農機、化肥及人工成本等,每年的投入約在一萬兩千元左右,全村120多個大棚種彩椒,預計虧損超100萬元。

  呼和浩特市羊蓋板村彩椒種植戶的遭遇並非個案。記者梳理髮現,在黑龍江、海南、江蘇等地,都曾出現因訂單農産品預期價格高於市場價,企業避免虧損,拒不履約,將嚴重的經濟損失轉嫁于農民。

  記者採訪發現,在宏觀環境穩定、物價不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的情況下,訂單農業會有很好的效果,不但能提高農戶收入,還能保障其他環節都有收益。“但是一旦外部形勢發生明顯變化,訂單農業就會受到巨大衝擊。”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説。

  在呼和浩特市商務局市場科科長劉建光看來,一些農戶和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在尋找買家時往往捨近而求遠,忽略了其中的高風險,“實際上滯銷的10萬斤彩椒如果投放到當地市場中早就銷售一空。”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認為,按照市場經濟契約,簽了合同就應該履行,但目前很多訂單農業卻不是這樣,經常出現所謂的一次性博弈。“就像一錘子買賣,要是賺了就賺了,賠了就不幹了,而不是一種長期的合作的共贏的關係”,張曉山説。

  業內專家認為,無論是農戶還是公司,面臨損失時雙方都不願意承擔,合同通常變為一紙空文,這表明訂單農業並不是一種成熟的市場經濟模式。有調查數據顯示,“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履約率僅為20%左右。

  履約難已成制約訂單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專家建議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對違反合同中規定的一方進行依法處理,倡導重信守約、誠實擔當的精神,保護弱勢的一方的權益不受損害,消除收購方收漲不收跌的投機心理。

  “廣大農戶和種植合作社在與農産品批發流通企業簽訂合同時也要提高警惕,了解收購企業的實力和背景,對於遠道而來的外地企業更應進行深入摸底;簽訂合同時應詳細瀏覽合同中的各項條款,如發現有遺漏或模糊的內容即時與對方交涉,以免後期造成危害。”劉建光説。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鋒正認為,應探索一種新型農産品交易模式,借助現貨、期貨的市場機制,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資訊實時更新,幫助供需雙方對市場做出相對準確的預判,來有效避免訂單農業“坑農”現象再發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