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農業喜多憂少
- 發佈時間:2014-08-31 20:31:19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商務部印發《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報表制度(2014-2016年)》的通知。本報就部分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場運作情況做了一些調查。
今年35歲的李勇是博湖縣才坎諾爾鄉才坎諾爾村一名憨厚老實的農民,這些年,李勇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扶持下,通過不斷探尋摸索,已從一名種田“門外漢”逐漸成為種植強人。8月21日,李勇在中糧屯河博湖番茄製品分公司交售完最後一車訂單工業番茄,手攥著剛領到的一沓交售款,開心地數著。
據統計,目前,博湖縣“訂單”農業面積年達23萬餘畝,惠及農戶1.3萬餘戶,農民種田不再操心銷路。
訂單帶來的舒心種植
李勇介紹:“今年我種了35畝番茄,畝産量達到9噸,收入達16萬餘元,凈收入達10.5萬餘元,以前沒有訂單的時候,我就碰運氣種植,不是賣不掉就是賣價低,到頭來除去成本還倒貼,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自從有了訂單農業,種多少地番茄都不用愁了,手頭也有錢了,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無獨有偶,18日,在阜康市九運街鎮阜友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篩選美葵,3台美葵精選機24小時不停工作,確保農民上交的美葵能儘快入倉。“我種了10畝地的美葵,聽説今年美葵價格低,好多人都賠了,原本很擔心,但是合作社按合同定價收購,還誇我種的美葵品質好,每公斤加了5毛,賺了將近2萬,感覺訂單農業能有保障,挺好的。”阜康市九運街鎮六運中心村村民馮希蘭,年初就與阜友農副産品專業合作社簽訂了種銷合同,談起美葵收購,他高興地説。
新疆兵團第七師124團已發展訂單農業面積達50000余畝。該團緊盯市場種植農作物,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生産模式,重點引導職工規模種植制種玉米、小麥、番茄、枸杞等作物,並引批分次保價收購。
該團在引導職工發展訂單農業的同時,還重點加強科技培訓工作,以提高訂單農業的科技含量。124團科技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解決職工種植技術問題,因此,職工種植出來的制種玉米、小麥、枸杞、番茄等農産品質優價格好。走訂單農業之路,使産業結構調整更加趨於合理,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職工收入也穩步增加。
農戶選擇訂單農業,可以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減少市場流通環節,還能獲得提供優質種子、技術服務,最終獲得不錯的收益。
違約現象也普遍存在
2毛錢一斤,還是沒人來收購,大片大片的包菜,只能放任爛在地裏。種植了大半輩子蔬菜的深滬運夥村菜農許永灶,很少遇到今年這種情形。
吉隆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生産隊長許遠志介紹道:“往年,廈門同安經銷商都會主動到農場進行收購,可今年包菜市場供大於求,經銷商不願前來收購,連訂金也不要了。”“收購越多,虧損越多,倒不如扔下訂金不要。”漳浦縣開通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開通坦言,雖然經銷商此前和晉江菜農簽訂協議,但是很難受到法律的有效約束。
據了解到,目前,晉江不少種植基地的蔬菜由同安、漳浦等地經銷商收購。不過,有些經銷商像“打遊擊戰”一樣,哪利潤高就去哪,菜農與經銷商連接鬆散,沒有建立起長期合作共贏的感情和機制。
農業訂單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簽約雙方都必須自覺履行。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目前訂單違約現象屢見不鮮。對此,一些被違約方苦不堪言,喪失了發展訂單農業的積極性。
在履約時,“訂單農業”還常常因為對最終産品品質標準認定不一、一旦生産結果達不到某一方要求,難以調和,影響兌現率。
此外,在發展訂單農業的熱潮中,一些不法經營者打著訂單農業的旗號,採取多種欺詐方式,借機高價推銷低劣種子、假冒偽劣生産資料,或以收取保證金、抵押金等方式詐騙農戶錢財,然後逃之夭夭,使不少農戶蒙受了慘重損失。
“聚土地”瞄準農業創新
近日,由浙江省供銷社直屬企業浙江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合阿里巴巴集團聚划算平臺、績溪縣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等單位,在安徽省績溪縣實施了一個名為“聚土地”的項目,將土地流轉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
農民將土地流轉至電子商務公司名下,電子商務公司將土地交予當地合作社生産管理,淘寶用戶通過網上預約,對土地使用權進行認購,並獲得實際農作物産出。“聚土地”作為電商提供的“私人農産品定制服務”,實質上亦是開創了生鮮電商的運作新模式。“前幾天剛送了一批土雞蛋,這兩天客戶預訂的番茄成熟了,等包裝箱準備妥當,就要採摘郵寄出去。”安徽績溪縣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建成説。“聚土地”項目推出後,一切都變了。以前隨意而散漫粗放的種植變得有了標準和規劃。農民不用擔心種植投入和産出後的銷售,也不用考慮種什麼和怎麼種。
而網際網路定制私人農場的投資者不僅可獲得私人農場一年四季的無公害蔬菜,還可獲得去當地旅遊的免費門票和住宿等。
同樣是訂單農業,“聚土地”模式農産品銷路不愁,鎖定經營風險,比“農超對接”的銷售價格波動更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