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龐氏造車”莫成“龐氏騙局”

  • 發佈時間:2015-01-15 00:32:1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青年集團的掌門人龐青年被曝疑似“失聯”的時候,有專家質疑,曾創造了民企神話的“龐氏造車”模式,更像一場亦步亦趨的“龐氏騙局”。

  “我做東西跟別人不一樣,一定得是高品質,要把基礎做好。就像我們的飛機一樣,做好才能上跑道,但如果連飛機道都沒建好,飛機怎麼飛?”薩博收購案之後,龐青年信誓旦旦要“汲取經驗教訓堅持把乘用車做下去”的話語猶在耳畔,近日有關青年蓮花因拖欠工資、資金斷鏈而被曝生産停擺的新聞,卻開始不斷發酵。

  首先是從2014年5月份開始,青年汽車在浙江的基地陸續全面停産,此後,山東泰安“放假”,青年蓮花杭州總部辦公樓“關停”,員工透露,青年汽車已將杭州蕭山、濟南及山東泰安基地悉數變賣,“變賣資金至少有好幾個億,但並未用於發放拖欠已久的員工工資,也沒用來恢復生産。”知情人士稱,“公司已經完全放棄了轎車(青年蓮花)這塊業務。”

  折戟薩博時説,“沒有損失,只有遺憾”,換來一張所謂“物超所值”的鳳凰平臺圖紙;爛尾圈地時説,“都是誤會”,拿出一個“大力發展乘用車業務板塊”的宏偉藍圖;資金鏈捉襟見肘被質疑時説,“因為要帶領客車板塊上市”;各種基地欠錢被關停時又説,“如今不再考慮上市”,而是“要砍掉無效資産”來“讓企業踏實發展”——這個在採訪中每被質疑品牌收購戰略就喜歡反覆強調“我沒有一分錢欠債我不怕”的老龐,如今卻連欠員工的薪水都繳不了——截至2014年6月,據山東當地社保部門調查統計,僅青年汽車泰安基地,拖欠員工的工資至少達到570萬元,未繳納的社保款項也高達600多萬元!

  老龐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賣力吆喝他的所謂“自主研發了6年”的“奈米碳鋰電池”,據説一次充電僅需5分鐘,公交續航里程可達到200-300公里,壽命10年以上。好吧,反正新能源這趟班車,上趕的也不止是青年集團一家。

  只是記得這個稱自己“對技術的追求十分執著”的“被稱為”所謂“完美技術主義者”曾如是説:“造車走模倣路線,花一兩千萬就可以了,而打造自己的研發平臺,至少要投入幾十億元,但是‘小偷是成不了才的,只有創造者才會成功。’”

  然而事實上,這位“創造者”在與蓮花工程近6年的合作中,青年汽車並沒有實質性建成自己的研發力量。其成立的研發中心不但規模小,而且被內部詬病為“不做研發,只是負責將蓮花車型國産化”。而此前所謂的研發平臺,還不到百人,更像一個“研發小組”,更有意思的是最後連“小組”也解散了。

  而在“蓮花工程師撤回”案中,別人替他擔心“一旦合同到期或外方離場,産品開發將難以為繼”的隱患時,老龐的態度反倒更顯灑脫,“世界上最大的動力是市場,而不是技術。只要佔據了市場,就好説話”,何況在“隨時可能遭遇意外”的合作面前,“汽車和其他貿易一樣簡單,他把車型給我,我把錢給他,沒什麼擔心的”。

  英國引進蓮花,德國引進卡車,德奧普蘭引進客車,驕傲于自己“企業模式”不斷瘋狂擴張吞併的“龐氏造車”,在與世爵公司簽署《購並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後,花了5億元唯一的收穫是鳳凰平臺的“非排他性使用權”。但老龐覺得這個擁有底盤、懸挂等主件的平臺買的還挺划算——“與北汽花了2億美元買到老九三、九五技術不一樣,我就只花了5000萬歐元,我不後悔!”

  “你知道你有多少錢嗎?”“我不知道,哈哈!”

  “他們能算出你有多少錢嗎?”

  “應該不能,主要我沒有合併表,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全部割裂。沒有合併,這樣他們就找不到。”

  ——這下真的連人都找不到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