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産業 下個營利點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1-14 07:42:4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音樂,叫醒了多少人的耳朵。音樂産業,卻在“錢途”上迷茫四顧。
從輕鬆日銷上千張,到一年賣幾千張都費勁,唱片正逐漸淡出大眾視野,成為收藏品。從卡帶到數字音樂,動人心弦的旋律看似未曾離我們而去,卻暗藏危機:傳統産業模式陷入困境,新模式卻仍在摸索中,當演唱會成為收入主要來源,如何尋找音樂産業的下一個營利點?
本版今起推出“音樂産業,如何轉身”系列報道,關注後唱片時代的中國音樂生存狀態,探究中國音樂産業的沉疴與出路。
——編 者
日前,北京西單大世界音像店(原名“西單音像大世界”)貼出了“暫時停業”的通知。這家曾經坐擁西單路口東南角、鼎盛時擁有1800平方米營業面積的店面是北京唱片業的標桿。自1993年年初開辦以來,定位就是“做最全的音像製品”。22年來,西單大世界音像店經歷了市場興盛期的風光,明星簽售帶來的火爆,盜版猖獗影響下的低迷,以及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無奈。
這也是整個唱片業發展的縮影。隨著網際網路免費音樂的風靡以及街邊音像店的紛紛倒閉,唱片業按下了“暫停鍵”。甚至有業內人士感嘆,唱片業就像從斷崖跳下一般衰落下去,幾乎沒有過程。
現實的無奈
“從輝煌時的日銷幾千張到如今暫時停業,想明白了就知道這是規律”
宣武門內大街甲六號,商廈二層電梯旁一隅,不太熟悉西單大世界音像店的人很難找到,甚至都不會注意這裡。門外,《影像中的梅蘭芳》巨幅海報已經落上一層薄灰,畫中的人物低著眉,朝向旁邊緊鎖的大門。
大世界音像店隸屬於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社。2002年,大世界音像店從西單路口東南角搬到了現在的位置,營業面積也從原來的200余平方米增加到了1800平方米,並且提前設計好了專輯簽售臺以及明星和歌迷的出入通道。
北京文化藝術音像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郭豐祿告訴記者,大世界音像店曾是出版社的“門臉”,主要負責對各種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
對於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秘書長李廣平來説,西單大世界音像店是保留著美好回憶的地方。“20年前中國有了原創音樂大潮,我們第一次把原創歌手和作品包裝出來呈現給公眾。”那時,音像店起的是“窗口”作用,哪首歌流行、哪個歌手更受歡迎,從音像店唱片數量、擺放位置就可以看出。
郭豐祿還記得搬到新店裏簽售的第一張專輯是《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像周華健、孫燕姿、王力宏等不少歌手都曾經在這裡搞過簽售,那段時期每週六電臺都會做一個小時的現場直播。“歌迷的隊伍都能夠排到旁邊的絨線衚同裏,最多的時候一張專輯一天能賣近千張。”
從輝煌時期的日銷售量幾千張,到營業面積日益縮水、日銷售量僅僅百張,再到目前的暫停營業,問及郭豐祿是否會感覺失落時,他説,“失落談不上,想明白了就知道這是規律。在這個行業看了這麼多年,衰落是事實,抗拒沒有意義。”
市場的窘境
“以前一個櫃子裏放不了20盤錄影帶,現在一塊硬碟裏能放下整個音像店”
“可以説唱片業從20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走下坡路,主要是受盜版衝擊。”郭豐祿坦言,之後的衝擊來源於新技術,以前一個櫃子裏放不了20盤錄影帶,現在一塊硬碟裏能放下整個音像店。“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網路,免費又方便,還能有幾個人買唱片?”
唱片的銷售數量愈發成為這個行業的“痛點”。不僅僅是中國,美國也同樣經歷著唱片業的衰落。根據美國唱片業協會發佈的數據,2011年美國發行的唱片中有80%的銷量少於100張,94%的銷量少於1000張。
唱片的發行數量也在銳減。騰訊網發佈的2014年音樂産業相關數據顯示,近3年來華語唱片數量以20%的速度衰減,2012年發行量為904張,2013年下降到724張,2014年則降到了578張。“對於大多數歌手來説,賣唱片已經不賺錢了,只能是當做一張讓公眾了解自己最新音樂動態的‘名片’”。郭豐祿説。
從一組數據中,可以一窺中國內地唱片業現狀。日前,中國傳媒大學和國家音樂産業促進工作委員會聯合發佈了我國首次音樂産業年度報告——《2014中國音樂産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音樂産業市場總規模為2716.56億元,其中中國內地實體唱片市場規模約6.5億元,佔比僅為0.24%,而數字音樂産業的市場規模則為440.7億元,佔比為16%,兩者佔比懸殊。
産業的困局
“我們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工業化體系就進入了網際網路的免費時代,難免不堪一擊”
《2014中國音樂産業發展報告》對中國音樂産業的走勢作出了這樣的判斷:“由實體唱片為主的傳統模式向以網路音樂為主的數字模式轉變,逐步形成以音樂內容創作和音樂版權經紀為雙核驅動,以跨終端、跨媒體的平臺為售賣渠道,以最終用戶體驗度為市場導向的新型文化經濟業態。”
唱片業的衰退,投射出傳統的音樂産業模式越發難以為繼的窘境。優秀原創內容缺乏、版權保護力度欠缺、付費模式尚不清晰仍然是中國音樂産業面臨的問題。在李廣平看來,中國內地唱片業從起步就發展得不太健康,“從磁帶時期就遭遇翻版翻錄,之後的CD、VCD、DVD也是盜版猖獗,大眾消費音樂的習慣也不成熟,我們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工業化體系就進入了網際網路的免費時代,難免不堪一擊。”他呼籲,應讓原創音樂得到合理的經濟報酬,提升音樂人的原創動力。
內容始終是音樂産業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熱鬧的舞臺背後,沒有原創的骨血,一切都是空中樓閣。不要竭澤而漁不要秀場遊戲,我們需要真實新鮮的作品。”騰訊娛樂音樂頻道主編鄧林海表示。
相關專家表示,構建新的網際網路時代的音樂産業生態系統已成當務之急。新的生態系統,須紮根網路,音樂的創作、包裝、行銷都要符合網際網路傳播規律,如此方能找到音樂産業新的盈利和生存方式。
對於西單大世界音像店的未來,郭豐祿表示會將音像店這個單一實體窗口改成多維形式,建立網站、網上商店、微信公號、會員中心等等,並將重點放在具有優勢的戲曲方面。“總之,我們要適應時代帶來的變化,選擇一種最好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郭豐祿説。? (記者 魏 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