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那些事:你最信任的銀行出賣了你
- 發佈時間:2015-01-12 10:3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1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報道,有人相信付出總有回報,做事兒老實、本分,埋頭苦幹;也有人相信可以守株待兔,因此選擇坐享其成。這樣,有了撿漏心理,也就有了撿漏的那些事兒。
撿政策之漏:娃娃股東重現江湖
先説股市裏的撿漏。新華社報道,隨著A股節節攀升,個股減持套現接連不斷,曾名噪一時的“娃娃股東”也重現江湖。
娃娃股東是年齡很小的公司股東,以往最著名的例子要數吳沁怡,科技企業向日葵當年上市時,她只有6歲,但卻持有這家企業六萬多股的原始股,創下了創業板之最,一度被當做造富神話。
這樣的“神話”還在延續,比如,去年12月上市的新澳股份,以及擬上市預披露的冠聯電極、瑞爾特的招股説明書中,都有多名生於1990年後的發起人股東,而且部分自然人在公司發起設立或者股改時都還未成年。
據了解,我國現行公司法中,沒有對股東或投資者的法定年齡作出限制。同時,出於對繼承權的保護,“娃娃股東”的存在也是天經地義。但是在另一些人眼中,這卻是個政策漏洞。比如,公務員作為不合規股東,不能持股,怎麼辦?轉給孩子的話不就無人知曉了;再比如,入股的錢不乾淨怎麼辦?把股份轉到未成年人身上,似乎也可以消災解難了。
這些難道不是撿了政策的漏洞嗎?所以,得奉勸那些人,不要不擇手段的鑽營,畢竟,孩子哪能拿來做擋箭牌呢?也希望我們的政策設計,能夠更加細緻和完善,畢竟,扎牢制度籠子,才能避免撿漏。
撿監管之漏:網貸平臺“跑路”常態化
撿漏有利可圖,自然會引來爭相效倣。P2P網貸行業,現在也成了撿漏的重災區。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問題網貸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平均每6家平台中就會有1家“出問題”。由此,累計導致投資者損失大概有60個億。
幾何級數的增長,顯示跑路似乎已經常態化。以高收益率瘋狂吸收資金,然後捐款而逃,則是跑路平臺的標配。不是有人説嗎,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網貸平臺問題頻出,是撿了誰的漏洞呢?
我們早就説過,網貸現在是叢林法則,野蠻生長, 自2013年10月第一波P2P“跑路潮”開始,業界就在廣泛討論行業的監管問題,但直到今天,頂層設計的監管細則仍然沒有“露面”。
當然,監管層也有苦衷:雖然“一放就亂”,但這可是朝陽行業,一管就會死。這裡我們得説一句,規則和發展空間從來就不是天敵。當不勞而獲成為一種習慣,這樣的行業,你能指望它茁壯成長嗎?
撿信用之漏:你最信任的銀行“出賣”了你
撿漏,現在還有了分享機制,形成了利益鏈條。新華視點曝光,我國銀行信用卡客戶數據洩露現象頗為嚴重,一條條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工作單位、開戶行等完整隱私的信用卡開戶數據,在網路上形同“趕集”公開販賣。5毛錢能買新辦卡個人資訊,舊數據“2000元10萬條”。
調查顯示,銀行“內鬼”倒賣,合作公司資訊“共用”,竟然是客戶資訊洩露主要原因。想想看,這也怪嚇人的,你去銀行辦卡,代表你信任這家銀行,誰知你的資訊卻被它當做了副産品,你的信賴對它來説一文不值。這樣的撿漏,與赤裸裸的盜竊有什麼區別呢?
撿漏的訣竅:瞅得準時機 沉得住氣
説了這些,仍然有必要澄清,撿漏並不是個貶義詞。你看,由於火車票預售期提前至60天,並且開車前15天以上退票不收退票費,火車票退票的數量增加了不少,有些人撿漏,因此買到了回家的火車票,喜事一樁。
還要説的是,撿漏那還是個技術活兒。國際油價一路下跌,不過國家和投資者趁機撿漏,比如我國的企業,在每桶八十多美元的時候買了不少,現在油價四十多美元一桶了,相信有人該捶胸頓足了。看來,撿漏也得沉得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