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點素心,三分俠氣,“布鞋院士”離去

  • 發佈時間:2015-01-12 02: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曉瑩

  1月10日13時05分,著名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李小文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去年4月,先生的一張光腳穿布鞋作報告的照片在網上走紅——照片裏的老人一襲黑衣,瘦削的面龐上蓄著鬍鬚,光腳穿著一雙黑布鞋坐在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網友將先生比作《天龍八部》裏的掃地僧:貌不驚人,卻有蓋世神功。

  面對意外的“走紅”,李小文自己不爭辯也不贊同。有人將他與陶淵明等魏晉名士相提並論,“外表不羈但是有著仙風道骨”;一位大學同學盛讚他,“維護了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本色、隨性”。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技日報的記者就曾領略過先生的風骨。儘管科研水準已經得到學界的認可,那時的先生還未當選上院士,也壓根沒有打算去選院士。北師大的一些教授看到先生如此不“積極”,硬是“押”著他到國內遙感界知名的院士那裏,希望這位院士給李小文作推薦人——這也許是最“理想”的一種院士,不爭“院士”之名,潛心學問。先生曾説過:“科學本身就應該追求簡單性原則,任何事情都是越簡單越好,夠了就行。”

  後來在一次國內遙感學界會議上,幾位業內學者與科技日報記者聊起已經當選上院士的李小文,將他比作國內“遙感界的牛頓”。除卻學術成就不論,接觸過先生的人,都能在他對待科研的態度上看到一份純粹。對科學家來説,這份純粹正是牛頓頭上的那顆蘋果,日之所思、夢之所縈,都是自己上下求索的問題。

  就在先生病發的兩天前,他當選上第六屆“感動師大”新聞人物。頒獎詞寫著:成就“20世紀八十年代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三杯兩盞淡酒間與學生趣談詩書武俠。還是那雙布鞋——一點素心,三分俠氣,伴你一蓑煙雨任平生。

  先生之素心,卻有幾分掃地僧的隱匿之氣。在北師大的校園內,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老頭坐在學生的自行車后座位,從剛剛上完課的教學樓搭“車”到校門口,再坐公交回家。人們很難將之與主持過多項攀登、“863”“973”、重點基金、NASA基礎研究項目的科學家聯想到一塊。而正是這樣一位學生口中的“小文老師”,曾捐出自己的鉅額獎金設立研究基金,以激勵學生投身遙感事業;並將自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20萬津貼作為種子基金捐出來,設立遙感基礎研究基金;他還以其長女李謙的名字命名助學金,將自己“長江學者”獎勵津貼捐出,幫助品學兼優但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支援青年教師成長……

  先生之俠氣,卻更似幾分他所鍾愛的令狐衝。在他的個人部落格上,先生以“老邪”自稱。“老邪”在這裡記錄生活點滴,雜談古今中外,還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教學課件,並和大家探討學術問題。在科學工作者的部落格圈裏,“老邪”有著十分高的人氣,很多見過他的人都無法忘卻他那張“頑皮孩子的笑臉”,而更多的緬懷先生的博主,甚至與先生素未謀面。2009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教授嵇少丞曾發表博文呼籲幫助一位在5·12地震中失去親人的羌族婦女尋找一份工作,博文發出後不久,先生立刻留言答應幫忙。先生辭世的噩耗傳來後,嵇少丞撰文緬懷:“這在當今看慣以強欺弱、為富不仁、貪腐虛偽的社會,多麼需要小文這樣善良、純真、有大愛之人!”而與先生在博友聚會有過幾面之緣的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武夷山研究員則這樣形容先生:“他始終知道自己的分量,從不飄飄然。願我們大家都能像他這樣做人,這比陞官發財要重要得多,也要困難得多。做人做到這個境界,平民本色就化為英雄本色了。”

  在接觸過先生的人心中,先生是仗義執言的知識分子,更是快樂的智慧大俠;極具個性而富有社會責任感,淵智博學卻又平易淺近。日月經年,世事無常;人生如月,盈虧有間。如今,先生穿著布鞋作講座的消瘦身影,他睿智的文字,他的熱心與愛心,還有他的俏皮與幽默、正義與風骨、低調與灑脫,這一幕幕生命的回眸涌現在我們眼前。在這個冬日,先生匆匆地走了,天堂裏又多了一個幽默風趣、沒有架子、充滿智慧的知識分子,一個好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