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欒恩傑院士: 遙感不神秘不遙遠 “感知”中國步入黃金期

  • 發佈時間:2014-10-08 08:31: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熱點答疑

  “遙感並不神秘、並不遙遠。隨著高分一號、二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廣泛應用,中國遙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遙感應用步入黃金期。遙感已無處不在,遙感將大有作為。”欒恩傑院士28日參加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第五屆代表大會時説。

  74歲的欒恩傑曾任國家航太局局長,現為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第四屆理事長。在他的“字典”裏,遙感技術表徵著人類“感知”能力的延伸。用《中庸》裏的“致廣大而盡精微”來描述最為恰當。致廣大,指遙感衛星登太空之“高”望“遠”,看得廣大。盡精微,指憑藉高空間、時間、光譜、溫度解析度,遙感衛星能抓住物體細小的特徵,捕捉細微的變化。

  “遙感是‘感知’中國、‘感知’世界、‘感知’宇宙的大概念。另一方面,遙感就在人們身邊,在生産生活方方面面。”欒恩傑説。比如,今年8月成功發射的高分二號衛星,空間解析度達到亞米級。它可以看清路口,分辨車型,未來能夠智慧指揮交通。此外,考古學家正利用遙感技術解讀古代遺片。遺片上的字模糊了,人眼看不清,但在紅外譜段上可以呈現得很清晰。這樣,遙感幫我們讀懂了歷史。再如,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帶上月球的微波、光譜載荷可以探測月表、月壤的元素。遙感技術不僅幫我們認識地球,也能認識其他星球。他預測,未來遙感技術有望在地震預報、流行病傳播預測中“一顯身手”。

  自1988年風雲一號A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應用遙感和遙感應用事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具規模。目前,在軌運作的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等遙感衛星有十幾顆。高分專項建成後,遙感衛星數量將達到數十顆。

  “凱歌奏在應用上。遙感衛星不但要發射得好,更要用得好。”欒恩傑強調,各類用戶的需求就是凱歌的序曲。不能一顆星僅服務一個用戶。遙感衛星應該是“百家星”,各部委各地方各行業提需求,科研部門據此研製,再通過示範工程推廣應用。

  據國防科工局統計,2013年4月成功發射的我國高分專項首星——高分一號在國土、農業、環保、救災、公共安全、統計等數十個部門得到廣泛應用。

  以高分二號亞米級空間解析度為標誌,中國遙感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國産數據逐步打破國內高解析度遙感數據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不等於位居世界前列。美國、歐洲、日本、印度各有所長。美國遙感衛星對外公開的空間解析度達0.46米。

  欒恩傑建議,我國遙感衛星的數量要繼續增加,種類要不斷豐富,空間、時間、光譜、溫度解析度的指標要不斷提高,應加快衛星網路化和低成本小衛星平臺建設。尤其未來遙感、導航、通信衛星,高分系列和北斗系列應該融合發展,為大眾提供融定位、授時、遙感為一體的綜合資訊服務。

  “遙感應用大有可為,技術要創新,數據管理要有序,標準體系要建立,空間資訊産業市場商業模式要摸索。相信遙感領域出成果、出人才的局面一定會實現。”欒恩傑説。(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