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眾千元可買遙感數據服務

  • 發佈時間:2014-09-17 06:31:36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行業聚焦

  如果太湖、巢湖爆發水華,原始的辦法是人工監測並採集水質,耗時費力。但是利用遙感技術,就可以監測並分析出整個太湖水華所在地,以及水華出現地的含氮量、葉綠素等富營養成分指標。基於此,可以對富營養地區的氮磷排放作出應急預警,而貧氧地區可以稍微放鬆。這項技術就是由中科院雲計算中心遙感分中心提供支援的。

  今年年初,東莞獲評國字號——“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暨智慧製造試驗區”,要大力發展北斗導航、LED、遙感等戰略新興産業並促其産業化。中科院雲計算中心從今年起要求各分中心成立産業化公司,其中遙感分中心的産業化公司——中科遙感早在2011年7月開始在珠三角推進遙感技術産業化。9月20日,中科遙感與中國航太集團合作,籌劃三年的“遙感集市”將正式上線。

  “遙感集市”相當於空間服務的阿里巴巴,將整合遙感軟硬體資源實現共用,實現遙感服務成本的降低,並運用網際網路讓公眾認識遙感。以後,遙感不再只是為國土、林業、環保等政府部門所用,也將更接地氣和平民化,讓公眾也能隨時使用遙感技術。據悉,1000元左右的遙感數據服務在“遙感集市”很常見。

  1

  遙感産業化

  機會在珠三角

  遙感技術,就是通過非接觸式探測,獲取平時人類不能去的區域,比如高山、野林、荒漠的資訊數據,對地質構造、地表微量物質等要素進行數據解譯,對國家的環境、土地利用變化、土地覆蓋變化進行監測,以及地表測量、地圖繪製,乃至辨別污染。

  沒有産業化之前,遙感起源於軍事運用,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起,美國率先推進遙感應用。以美國農業為例,一個美國農民需要打理上千畝土地,通過遙感技術,該農民對區域性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以及蟲害監測,地表濕度,水分含量,都可以輕鬆掌握。

  “我們國家的遙感産業化,也是注意到了歐美發達國家的典型樣板。”中科院雲計算中心遙感分中心副主任范海生説。據悉,范海生曾在北京大學從事10年遙感技術研究,後前往日本工作10年,專注于遙感領域。

  “遙感不能像基因技術一樣實現農業的翻番增長,但是國家利用遙感技術資源管理,將實現國家政府對環境變化的監測,比如土地紅線是否越線,是否有保障,為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作出指導。”范海生説。

  以往,中國遙感的産業化受制于數據源問題,即以國外數據為主,2006年,我國政府將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簡稱高分專項)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從2012年開始,國産遙感衛星數據有了長足的發展,包括軍事遙感衛星轉為民用,以及國土資源部發出的資源系列衛星,都支撐了民用的發展。

  國産高解析度衛星已有一個長足的發展,2013年高分一號、2014年高分二號的發射,對遙感産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提振。范海生説,跟國外相比,國內高分衛星數據還處於追趕期,空間解析度已經突破一米,而國外空間解析度已經優於0.5米。“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一個趨勢,國産衛星在像素解析度上正不斷靠近國外衛星。”他説。

  先於雲計算中心正式掛牌東莞,2011年7月,范海生早已經來到東莞,主導創建中科遙感的第一家子公司,並擔任中科遙感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遙感雲服務事業部的總經理,探索遙感技術的産業化應用。

  來東莞,是因為范海生看好遙感的發展機會,首先是雲計算中心平臺的出現,為遙感産業化平臺提供機會,其次,珠三角是一個經濟發達地區。2012年,中科遙感産業化項目成功申報國家發改委重大專項,即利用國産遙感數據,重點為珠三角為中心提供區域服務。“來廣東就是要做産業化,而機會就在珠三角。”范海生説。

  2

  應用於找礦和森林火災預防

  遙感産業化,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空間資訊服務,包括國防和民用的數據採集。例如石油勘測,石油是地質構造形成的,衛星遙感對地質構造先進行判斷。此外,石油會形成微小的泄漏,在往地表涌的過程中,遇到噬油性植物,地表顏色也發生變化,遙感技術就可以“看見”這些地質和直觀的顏色變化,最後進行統計分析,大體推測出哪些地方有油田。

  此外,遙感技術還可以通過衛星數據,填補記錄數據的斷檔,追溯不同年份區域生態環境的演變過程,評估生態環境,及時發現隱患和整改。

  目前,中科遙感的産業化運用在全世界各地區都有應用,客戶還是政府為主。例如對廣州南沙區的沉降監測,可以發現沉降的分佈區域、沉降面積情況,並追溯歷史遙感影像。中科遙感一位工作人員説:“學術測量只能做到現在和未來,而通過遙感就可以綜合所有數據,進行風險劃分並啟動相應應急辦法,對沉降觀測點的布設給出參考。”

  在協助找礦領域,中科遙感參與了對一些可能存在的礦點和礦區進行探查。在土地利用變化監測領域,中科遙感協助海南森林公安,對當地一駕校佔用土地情況進行高分辨探測,對駕校建設前後林地圖像作對比,把變化資訊提取出來,幫助蒐集到了該駕校違規佔用的證據。

  “對遙感數據需求頻次最高的是森林火災。”中科遙感工作人員介紹,森林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不知道何時何地發生火災,遙感應用可以預防風險和規避災害。該工作人員説,林業監測也是對遙感監測週期要求最高的領域。“一年之中,林業對砍伐、對蟲害的監測提出很高的監測需求,國土廳以及各地國土部門和林業部門都表現出了這種需求。”

  在環境應用方面,太湖、巢湖的水華監測就是中科遙感提供的技術支援。“人工監測採集水質很麻煩,遙感可以監測整個湖,同時分析出水華在哪出現。”中科遙感工作人員説,水華的出現跟水體富營養有關,用遙感可以知道總氮分佈在哪,基於此可以針對一些地區重點作出預警。

  “判斷出葉綠素A、氮的具體分佈,這個過程經過了很複雜的計算。”該工作人員説,“重度富營養地區容易爆發水華,重點監管,而貧氧地區可以稍微放鬆,這樣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成本。”

  3

  “遙感集市”讓數據成本下降

  “遙感數據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的一種剛需數據。”范海生認為,遙感數據在土地執法、農業用地變更排查、森林火災、蟲害監測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已經越來越被各級政府部門認可。

  但是讓很多地方政府感到尷尬的是,想應用遙感數據服務地方,需分別尋求數據提供商、數據産品加工服務商,以及伺服器維護服務商等軟硬體,本來只要投入10萬資金,結果可能要投100萬來維持整個過程。

  “這造成遙感的民用推廣非常落後,甚至一度推不下去。”范海生説,地方政府對遙感數據存在因資源無法共用造成的過度消費。隨著政府預算收緊,對把數據、産品、軟體、計算存儲資源集結成一個公共服務平臺的線上服務提供商就有迫切的需求,范海生的團隊對此做過調研,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

  “遙感産業化有門檻,保密只是表面因素。”范海生説,“關鍵是數據採集,數據架構和定量分析。”基於此,中科遙感與中國航太集團合作,並邀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聯合運營並提供民用遙感數據,籌劃三年,上線“遙感集市”平臺系統,該系統預計在9月20日正式上線。

  “遙感集市”的構思,范海生説,相當於空間服務的阿里巴巴,除了共用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民用遙感數據,中科遙感也提供雲計算設施支撐,把軟體開發商,數據提供商,應用服務商都邀請進來,通過平臺共同運營,建立一個生態圈,改變以往各自為戰,最終通過遙感集市,將遙感産品降低成本,推進遙感技術的社會化服務。

  中科院雲計算中心遙感分中心公共事業部經理徐星説,“遙感集市”是雲計算與遙感的結合,在數據存儲,圖像處理,以及軟體模型資源的調度,可以説是天然的匹配,這是在東莞從事遙感應用服務的優勢。

  “我們想運用網際網路手段和社會化手段去讓公眾認識遙感,知道遙感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徐星説,按照以前遙感的服務模式,是沒辦法服務到如此細微的個體的。“以前利用高高在上的衛星從太空對地觀測,要鎖定很大一個區域,而通過遙感集市,只是把你需要的區域拍下來,再基於衛星數據把想要的區域準確勾選出來,所見即所得。”

  徐星以包山種地舉例,一個人若想在大嶺山包山種香蕉,原始方法就是靠兩條腿實地走訪,查看山頭的植被覆蓋、採光,水源分佈,而現在完全可以用遙感數據來實現。

  那麼,一個農民是否願意花大價錢來購買遙感數據呢?徐星説,這一方面取決於該農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遙感集市”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已經大大降低的遙感數據的社會化運用成本,價格更加平民。

  由於平臺是開放式的,基礎數據共用免費,公眾只需支付資訊費和一定量的數據使用費,就能拿到所需要的資訊,如遙感影像、資訊産品、土地分析報告。“以前需要9000元獲得的遙感服務,可能現在4000元就可以。”徐星説,“遙感集市”讓遙感數據成本下降一半左右,而1000元左右的遙感數據服務在“遙感集市”也很常見。

  可以看出,通過市場引導,遙感服務的價格體系將更加透明快速,而從産業的角度來講,遙感領域的服務面和覆蓋面也將通過遙感集市儘量擴大,這與北斗導航軍工轉民用如出一轍。

  “任何一個專業學科應最大化産生社會效益,公眾願意用,經得起市場檢驗,遙感技術的價值才能更加凸顯出來。”徐星説。

  設“遙感創業吧”

  鼓勵創業

  ■亮點

  據介紹,上線後的“遙感集市”搭載專業軟體進行數據線上處理,不需要虛擬機和另租軟體,因此,除了諸如瀏覽、檢查、解譯、標注等普遍功能,最大亮點是為創業者提供線上開發功能,包括移動終端APP開發。如果你開發出一個資訊産品,可以在“遙感集市”上發佈,通過用戶關注度和用戶流量,看看這個産品是否得到市場承認。

  “遙感創業吧”,可以理解為“APP store”的模式。“行業開發者如果沒有資金啟動,沒有資源共用,可以先來平臺。”范海生説,創業者的啟動資金無非是要數據源和系統工具,“創業集市”將把這些都提供給創業者做應用開發。

  范海生看好“遙感創業吧”,他相信,創業者在“遙感集市”的一些開發idea,會讓遙感行業涌現出一批行業佼佼者。

  “創業可以説是零代價,創業者主要投入自己的智力資源。”范海生説,如果涌現優秀的創業者,“遙感集市”可以跟他們簽協議合作或先為“遙感集市”工作。對於有能力創業的人,“遙感集市”也將提供推廣,實現互利互贏。

  “希望能形成一個線上創業的生態圈,屆時利用市政府的一些政策,將優秀人才進行線下集聚,讓各類優秀企業都能入駐高新區,或者落地為産業園,為當地創造稅收,這是一個長期的打算。”范海生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