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個人徵信商業化運作開閘 爽約騙婚將留污點

  • 發佈時間:2015-01-11 09:5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1月1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報道,長期以來,可以提供個人徵信服務的只有央行徵信中心及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人們很難從其他渠道獲得個人信用的認可。但央行近日要求八家民營徵信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這意味著在國內近乎空白的個人徵信服務,開始商業化、市場化運作:“未來的方向是:央行的徵信中心會逐漸成為國家基礎性的資訊庫,不是以商業運作為目的;在商業徵信領域,把經營權交給民間資本,大家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使徵信體系更加準確全面。”

  打車爽約、騙婚可能留下信用污點

  這八家民營徵信機構,包括兩家分別來自阿里巴巴、騰訊旗下的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網際網路徵信,意味著打車爽約、騙婚,甚至網店販賣假貨的差評等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未來也可能成為信用“污點”記錄。

   網際網路徵信來自眾多渠道

  芝麻信用所隸屬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公關部張道生解釋,他們將從眾多渠道獲取徵信資訊:“包含還款、水電煤氣繳費一系列的資訊,你的理財,甚至購物,你的個人的轉賬,轉賬背後體現出來的社交關係,同時還包括網上的捐贈等資訊,來源非常廣泛。”

  同時,張道生説,芝麻信用還會和外部機構進行數據交換,除了銀行等金融行業,還有社保機構、電信機構的電話帳單等等。

  資訊安全、客戶隱私如何保護?

  騰訊擁有8億QQ賬戶,超過5億微信賬戶,超過3億支付用戶;芝麻信用借助阿裏集團,可以對3億多實名個人、37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數據進行整合。資訊安全、客戶隱私又如何保護呢?

  對此張道生回應説:“首先,央行有相應的法規規範企業數據採集行為;同時,在數據採集之前首先會取得用戶授權;另外,涉及用戶個人隱私的私密資訊,會進行脫敏處理,對我們來説,拿到你的電話號碼和銀行卡號等私密資訊,拿出去交換是沒有意義的,我只是需要這些數據,進行洗白和結構化處理後,提煉出這些數據裏面的價值;而且,對於所有的數據都會進行加密處理,尤其是涉及個人隱私的核心數據,加密等級會更加嚴格。”

  網際網路徵信應用場景廣泛

  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黃金。張道生説,網際網路數據來源突破了時空、地域限制,應用場景將非常廣泛:“除了應用於金融領域,還可以用於租車領域,根據你的信用狀況決定是免收租車押金;還包括租房領域,是不是把房租給你,收取你多長時間的押金;另外包括工作求職領域,甚至更生活化的相親領域等。”

  個人信用報告市場空間達1000多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三大徵信機構,2013年在個人信用報告服務領域的總收益估值達240億元人民幣。相比美國3億人口的市場,我國13.5億人口的市場,應該有1000多億元的個人信用報告市場空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