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買”有“賣”,農民觸網更有勁

  • 發佈時間:2015-01-09 07:34:09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阿里巴巴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至去年底,全國涌現19個淘寶鎮,江蘇有2個。去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1800億元。農村電子商務“買”“賣”互動,正在培育新的鄉鎮産業集群,引領農村消費都市化潮流。

  網上“賣”:鄉鎮産業集群化

  6日,阿里巴巴滬蘇皖首個“農村淘寶”項目在大豐啟動。走進村頭淘寶服務站,農民不僅“淘寶”更方便,還能把有機大米、草雞蛋、麻蝦醬等特産銷向更遠更大的市場。“在大豐,蘇北最大的花卉超市‘荷蘭花市’,線上交易已佔銷售額30%;玩具、拋丸機、空壓機等優勢傳統産業紛紛自建銷售網站或開設網店。”大豐市商務局局長陳良忠説。

  隨著淘寶村集群化發展,一批“淘寶鎮”開始浮現。至去年底,全國已有淘寶村200多個,其中江蘇24個。一個鄉鎮出現3個以上淘寶村,就可稱為“淘寶鎮”,這是在淘寶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高層次的農村電子商務現象。

  “單個淘寶村力量比較薄弱,當一個鄉鎮出現多個淘寶村時,表明當地已形成中等規模産業集群。鄉鎮工商業人口更多,服務體系更完善,分工更細化,更有利於網銷産業壯大。”省發改委相關人士分析。徐州沙集鎮、南通姜川鎮入選全國淘寶鎮,就是因為沙集已有5個淘寶村,而姜川則有3個淘寶村。

  單品類制勝是淘寶鎮的主流經營策略。大部分淘寶鎮擁有一種支柱産品,其銷售額佔比超五成,如蘇州陽澄湖鎮的大閘蟹。在淘寶上搜索關鍵詞“子母床”,銷量前12個商品中,9個來自沙集鎮的賣家。數據統計,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睢寧縣售出子母床訂單總額達6.5億元,在這一個特色單品上,當地農民賣家將産品做到極致。

  網上“買”:農村消費都市化

  大豐大中鎮恒北村農民陳冬冬去年開了家超市,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服務站就設在那裏。6日服務站開業當天,他替村民網上代購400多單,金額3萬多元,“超市最好時一天銷售不到2000元。”

  而淘寶村、淘寶鎮的出現正在引發連鎖效應,農村居民消費都市化則是其中之一。相比普通農村,淘寶村村民收入更高,更習慣網購。2013年發往沙集鎮的淘寶訂單有7.8萬筆,總額1322萬元,每人平均網購220元。其中賣家最集中的東風村,全年收到1.6萬筆訂單,總額550萬元,每人平均網購1100元。

  看中這片“藍海”,電商紛紛“下鄉”。“去年10月,阿裏啟動‘千縣萬村農村淘寶計劃’,大豐是全國第7家試點縣。”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華東地區負責人徐強説,未來3年,阿裏計劃覆蓋江蘇30至35個縣(市)。而蘇寧雲商希望在5年內,建1萬家蘇寧易購服務站,覆蓋全國1/4的鄉鎮。

  農村市場潛力大,但打開這個市場還需時日。阿裏在大豐農村設立6個服務站,幫農民下單,引導其更多接觸網路,享受網購好處。

  恒北村農民戴世紅6日首次“觸網”,在淘寶服務站選中兩瓶洗衣液,共31元。陳冬冬幫她下單。“同樣的貨,超市一瓶賣40多塊錢,網購實惠。”58歲的她很興奮。陳冬冬的超市主要賣日用雜貨、食品、煙酒,去年賺了4萬多元。當上阿裏服務站站長後,他兩天就為村民在淘寶下了600多單,金額4萬多元。村民請他代購,帶動超市生意,“多少會順便買點東西。”

  設在大豐新豐鎮太興村一家小超市的淘寶服務站,同樣忙碌。“一天下來三四百單,好多人是第一次網購,挑東西就像看‘西洋景’,磨蹭很久才下單。”站長朱田永忙得手抽筋。6日村民們淘的貨物部分已發到大豐,足有300斤。

  “買”和“賣”:物流仍是一道坎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是瓶頸。徐強説,“農村淘寶”目前配送到村服務站,配送成本較高,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大量包裹下沉農村後,將進行市場化操作,引進有運力的第三方,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物流對農村配貨、送貨必須考慮到回程空駛成本;包括蘇寧、京東、阿裏在內,大部分電商農村布點基本設在縣城或鄉鎮鎮區,並未真正沉到村裏。”南京電子商會協會執行會長何俊廷説。

  此次在農村布點選擇上,阿里巴巴更看中鎮村幹部重視程度、交通便利與否,以及村裏有無農産品輸出,買、賣結合,節約物流成本。陳良忠説,“網貨下鄉”“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有助於解決農村買難、賣難。

  過去一年多,蘇寧已在淮安等地開發食用菌、大閘蟹等,運貨下鄉時,返程時就有了可往城裏運的商品。蘇寧相關負責人坦言,現在開發的商品遠遠不夠,這也並非一家企業就能解決,需要當地政府或經濟體協同發力。

  鹽城市商務局商貿流通處處長楊金富認為,下鄉電商與農家店合作將成趨勢。農民居住分散,配送不到位,幾天拿不到貨,他們就會對網購失去興趣。只有線上線下融合,讓農家店加盟成為電商線下店,成為分散的小型配送中心,農民到店下單、取貨,才能更多去網購。電商深耕農村,“代買”只是一方面,對政府而言,更願看到本地産品通過網路平臺賣出去,以帶動經濟發展,幫助村民增收。

  本報記者 宋曉華 卞小燕

  配圖:電商平臺進村來。

  新華社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