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賬不再欠,老賬逐步還

  • 發佈時間:2015-01-08 04:31:2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評論員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幾千年來,人們在順從與征服、適應與改造中,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代代繁衍。當前,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正是建立在對發展規律科學把握、對三農現狀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近3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準極大提升,呈現爆髮式增長,不過,與之相隨的是對自然資源的利用過於“霸道”和不可持續,資源利用這張信用卡正在以超出未來償還能力的速度超支。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耕地退化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耕地數量正在隱形流失。在低品質耕地上發展農業,難以回避高成本、低效益和高污染的問題,這使得農業陷入一種掠奪式的惡性迴圈:一方面,我們不得不加大化肥、農藥的投入;另一方面,土壤污染在持續加重。

  是時候了,必須堅決把資源環境惡化勢頭壓下去,讓超支的資源環境得到休養生息!必須念好“減、退、轉、改、治、保”六字訣,既重數量也重品質,既考慮歷史又著眼未來,既有進退又有轉變,走上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對過去快速發展中留下的老賬,要有歷史的擔當和改革的勇氣,堅持有退有進,把信用卡的窟窿慢慢堵上,欠下的老賬逐步還上。

  在數量上,要把過度開發和使用的減下去、退出來。“減”字著眼于農業投入品。目前我們生産佔世界1/5的糧食使用了佔世界1/3的化肥,農藥、水資源等資源的投入也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超額的投入必須減下來,而從現有的技術水準來説,也完全能夠減下來,國家從2005年開始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使糧食單産提高6%~10%,畝節本增效30%以上,下一步要大力推廣類似節肥、節藥、節水和清潔生産技術,逐步減少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量。“退”字強調生態平衡。過去,我們在農業生産上過於“惜土如金”,一些品質等級過低、甚至容易帶來生態問題的土地也被開發成耕地,事實證明得不償失,下一步要把超過農業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生産退出來,各地要因地制宜地佈局農業生産力,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牧則牧,宜湖則湖。

  在品質上,要把已經出現問題的改起來、治理好。“改”字致力於耕地品質提升。要通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對耕地品質進行“挽救式”保護,目前,農業部門已經探索實施了深松整地、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措施,對地力恢復作用顯著,下一步,要實施耕地品質保護和提升行動,並且加快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治”字重在問題的補償與治理。自然資源具有數量有限性和潛力無限性,只要開發利用得當,注意保護培育,則可實現永續利用,這給了我們彌足珍貴的補償機會,我們要下決心、下力氣,拿出真金白銀來,把地下水超採的漏斗區、重金屬超標的污染耕地治理好,保護好,實現資源的再生與更新。

  對未來的發展,要有底線思維和科學規劃,有守有變,堅持新賬不再欠,努力變信用卡為儲蓄卡。

  要守住農業開發的底線,堅持“保”字。耕地、水資源等資源要素是農業發展的根基和命脈,要以錙銖必較、寸土不讓的態度來保護。特別是土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地已經增值為巨大財富,成為各方爭搶的“唐僧肉”,要堅決制止以各種名義肆意佔用耕地、侵犯農民權益,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紮緊耕地保護的“籬笆”。

  要用科技創新的方式推進資源利用,實行“轉”字。秸稈,可以看做焚燒源,也可以用作還田有機肥;畜禽糞便,可能污染環境,也可能生産沼氣。自然界沒有“廢物”,就看我們怎樣去利用,以科技創新為依託,可持續發展的腳步將會走得更快,更遠。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理念,更是一套機制,要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實現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