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保護區是耕地紅線政策的翻版

  • 發佈時間:2014-08-05 09:17: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官方文件承認城市化有助於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這意味著承認18億畝耕地紅線政策的失敗。但是,失敗者不甘心,他們變著戲法兒要讓紅線政策繼續存活。一個較新的主意,就是所謂“農業保護區”。在官方文件中,這被稱作“高標準農田”。其大意是:我們從18億畝紅線後退,大約退到8億畝附近,我們採用大投入的辦法,把這8億畝農田建成高産田,集中連片,旱澇保收,解決全國人民的口糧問題,剩下的耕地,用於種植飼料也罷,城鎮建設也罷,下放地方也罷,總之,中央就不管了,不再讓你們大家難受了,以後大家就不要再拿房價問題來批評我了。這就好比兩軍交戰,山腳和山腰我都不要了,我現在只守山頂了,這總可以了吧。

  筆者注意到,目前,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士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這個思路進行靠攏。《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已經先期付諸實施,土地改革的思路似乎也在與之相適應地進行籌劃和完善。看來,這個“聰明的”主意至少已經部分地被決策層所接納,而社會大眾獲悉以後,也感到“踏實”多了:又讓出了土地,又保護了糧食,真是兩全其美!

  然而,凡事都怕仔細分析。這個乍聽上去頗為“合理”的政策,其實完全是耕地紅線政策的翻版。如此不顧經濟規律的設計,純屬在一廂情願。其中的緣由,還是請聽筆者細細道來。

  這項政策的基本出發點,還是認為城市化會侵佔耕地,還是把耕地面積想像為處於一種退守、掙扎和抵抗的態勢。只是,這一次要放棄對面積的堅守、轉而謀求“以質取勝”了。這就是説,承認“城市化會節約耕地”只是口頭上的,內心其實還是不這麼認為。的確,“城市化會節約耕地”的道理有一點抽象,我們甚至可以説它是反直覺的——眼皮子底下的耕地天天在被消滅,何以見得耕地竟然會被節約出來呢?於是,某些人大腦左右兩個半球就開始打架了:既然城市吞噬土地這麼厲害,乾脆我就大步後退到8億畝,看看你究竟能夠吃進多少!

  “高標準農田”是主觀主義者的又一個發明。他們不甘心於承認幾十年農業政策的失敗,不甘心於讓市場也在農業領域發揮主導作用。倘若簡單承認“城市化會節約耕地”,他們就會悵然若失。不行!當年的大饑荒那麼嚴重,農業如此重要,我們一定還要再做點兒什麼。於是,和當年建設什麼“重點中學”、“重點企業”、“龍頭基地”一樣,“高標準農田”的主意也就油然而生了。

  20億畝耕地種得好好的,平地起風雷,現在又要展開一場比賽,看看誰能夠擠進“8億畝”這個“先進者”的行列。根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所披露的數據,高達萬億以上的資金又在籌劃中,不知道這朵雲彩將在哪灑下甘露。筆者不否認農田基礎設施和基礎投資的重要性,可是,為什麼要把投資局限在這8億畝耕地之上呢?難道別的耕地就不管了,真的要放棄了?高産農田已經處於高産出狀態了,再增加投入,又能再産生多少回報呢?給低産田增加投入,難道就不能産生回報嗎?這個回報就一定會比高産田的回報少嗎?想想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也就不難得出結論。某些急需投資的地方必然會得不到資金,而另一些地方又會發生超前的過度建設。它既損害效率,又造成對不同地區農民的不平等待遇。因此,説它是製造矛盾和攪亂農業,也是不為過的。

  至於説什麼“集中連片”,筆者更感到費解。機械化固然要求集中連片,可是,這是農民集體組織自己會去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是否需要提高到國家層面來進行強制推動呢?難道不同的高産田之間心有靈犀,想點兒什麼辦法就可以連成一片嗎?連片的利益是有限的,是可以進行計算的。本人也見識過農業機械的大小。假如一塊土地小得連農機都轉不開的話,還有必要去把它連起來嗎?正如上期所論述的,這種“集中連片”的説法不過反映了那種企圖簡單模倣美國農場的好大喜功的心態而已(據筆者所知,美國單個農場的規模其實並不大,國內一些農場的規模早都已經遠遠超過了)。至於説什麼“旱澇保收”,恐怕就是企圖矇騙領導和全國人民的鬼話了!

  這樣的“宏偉設計”,筆者相信它主要是行政部門企圖繼續維護自身權力和利益的一種反映。這幾年財政收入多了,就有人尋找機會,製造藉口,想要來花錢。某些部門生怕自己被撤銷,於是就拼命想找事情做。農業産業的確具有它的特殊性,但是,支援農業的公共政策,需要仔細研究,科學設計,不是這樣一拍腦門就可以搞出來的。某些人以為憑藉過去的那一套作風,還可以對如今這個龐大而又複雜的經濟體隨心所欲地調控一番,還以為那一套想法老百姓們都看不懂,可以任由其優哉遊哉地進行下去。

  糧食如今的確在連年增産,可是,增産的原因是什麼?這是需要進行認真總結的。原因難道在於過去那一套不計成本片面追求産量的做法嗎?那一套做法除了破壞生態,使土地退化,還有什麼“益處”呢?近幾年的糧食增産,主要是因為糧食價格的穩定上升,對農業生産産生了良好的刺激作用。而糧價的上升則起因于非農産業收入增長所導致的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糧食增産的事實表明,農業生産對於市場行情和消費需求具有敏銳的響應能力。這就夠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還有什麼必要再來人為地刺激農業生産呢?在很大程度上已實現的農業機械化也是如此。過去機械化喊破了天,連一點兒影子都沒有,現在農民已經快要靜悄悄地完成機械化了,官老爺們這才猛然想起來,想要“大張旗鼓地”推動機械化了,這不是鬧笑話嗎?

  至於土地的利用,更不需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過去的土地政策,主要弊病在於它扼住了土地需求的咽喉。土地供應只要適度放寬,地價就會大降。在城市的邊緣地帶,地價很快就會降到與農地差不多的水準上。屆時,絕大部分農地除了繼續用於耕種,別無它用,根本無需擔心耕地會被侵佔多少,也絕對不存在要拿多少耕地來支援城市化的問題。農業生産本身是具有很高的毛利的,所以,無需擔心地沒有人來種。當務之急在於放開土地交易,使各種用途土地的價格儘快形成。只要隨時隨地能夠買到土地,也就沒有多少人會來囤積土地。“交易”本身就會帶來極大的節約,這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原理。(李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