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大雨水調蓄池 本月開工

  • 發佈時間:2015-01-06 16:29:18  來源:合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城區首批三座雨水調蓄池即將正式開工,大約一年後如再遇汛期,這些調蓄池就可以發揮功效,快速吸收積水防止內澇。

  昨日,記者從合肥市排水辦獲悉,老城區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工程已經啟動建設,施工單位進場並完成了圍擋,不久在杏花公園、逍遙津公園和包河公園水體之下,將現身三大“超級池塘”。

  ■難點 城市排水患上“管道依賴症”得治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發展,道路逐漸硬化,水塘逐漸消失,城市在汛期失去了天然的雨水調蓄功能,加之排水系統不完善,一下大雨就內澇幾乎成為國內城市的通病。

  市排水辦專家介紹,合肥市老城區環城路以內(約5.2平方公里)為截流式合流排水體制,老城區因為建設較早,上世紀50年代的合肥只有下水道,雨污合流,管徑較小,城市排水設施薄弱,排水能力不足情況長期存在。同時受城市開發和地面硬化的影響,如今依賴管道成為雨水排放的主要途徑,這樣一遇到急暴雨就會帶來很大壓力。

  如果只是單純升級現有的排水管道,一旦出現超標準的降雨,長時間大到暴雨,老城區的下凹式立交橋由於地理位置原因還是會容易積水。“其實,早在2011年汛期,合肥就有在老城區建設雨水調蓄池的設想,當時由於時機不成熟,一直沒有更大進展。”市排管辦的專家介紹,建調蓄池,國內已經有多座城市在進行嘗試,外地的經驗表明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積水,讓城市的排水能力比以前提高一個檔次。

  ■亮點 不論“肚量”大小都能吸放自如

  為減少初期雨水溢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此次實施的老城區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新建杏花、逍遙津、包河3座調蓄池,調蓄總容量為31500m3,相當於建了16個標準游泳池。

  三大調蓄池選址分別位於杏花公園、逍遙津公園、包河公園內,為減少對公園景觀綠化影響,結合公園水體,主要構築物設置在現狀公園水體以下,項目總投資15103萬元。目前,市重點局已完成工程施工招標,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現場已圍擋,預計整個工期為一年左右。

  三座雨水調蓄池的“肚量”各不相同,其中杏花調蓄池容量最大,逍遙津調蓄池最小。人工建造的雨水調蓄池就是一個“超級池塘”,下暴雨時,它將道路積水迅速吸收進來,緩解因雨水過急給城市排水管網帶來的壓力;天晴後,經過處理再排放出去,補給河道,同時經過沉澱把污水分離出來,經污水泵站提升後送入下游污水管。

  “如暴雨再來,可以先到這些超級池塘來歇歇腳,最多在24小時就可以全部排空。”市排水辦的負責人表示,老城區先做好試點後,未來全市計劃要建十余座這樣的調蓄池,力爭每個區都有。

  李傳明 本報記者 吳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