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權分置,農民增收農業升級——對瀋陽市沈北新區土地流轉的調查

  • 發佈時間:2015-01-05 15:3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遼寧瀋陽,氣溫已達零下20攝氏度。沈北新區錫伯族農業園的大棚裏,還是綠油油、暖融融。十幾名農民在管理草莓。“村裏的地很多都流轉給企業了,村民不僅有流轉費,不少還在園內打工。”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吳國喜説。

  沈北新區共有62.5萬畝土地,目前流轉了40萬畝,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升級。“關鍵是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沈北新區相關負責人説。

  沈北新區成了全國有名的農産品深加工區縣

  沈北新區位於瀋陽北部近郊,隨著城鎮化進程提速,農民進城打工的越來越多,土地經營權流轉需求日益增大。

  2009年,區裏成立了全省第一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為有效保障農民利益,沈北新區堅持農戶自願原則,制定了農村土地流轉合同標準文本,並加強土地仲裁。嚴格執行土地分區使用規劃,嚴禁非農化流轉。

  利用毗鄰特大城市瀋陽的優勢,沈北新區引導流轉的土地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現代都市農業。目前已引進輝山乳業、東亞種業、北源米業、錫伯族農業園、蒲興禽業等多家農業龍頭企業。乳業、綠色大米、肉製品加工等産業迅速做大做強。目前,沈北新區成了全國有名的農産品深加工區縣,農業産業結構實現了優化升級。

  輝山乳業集團是流轉土地使用大戶,企業將流轉來的土地作為青貯玉米飼料和養殖加工基地,每天用通勤大巴接送打工農民,讓昔日種田者變身掙工資的農業工人。

  “我們就是要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讓企業獲得發展空間,帶動農民致富,讓農民在土地流轉中得到實惠。”沈北新區負責人説。

  既讓農民增收,又解其後顧之憂

  在王家村村民王樹先看來,“地租出去,咋算都合適。種苞米能有幾個錢啊?一畝地賺個八九百元。現在租出去一畝地800元,不用自己操心。”王樹先在市裏打零工,一天100—200元。“雖然比外出打工賺得少點,但在家門口,能顧家、踏實。”

  為解除流轉土地後農戶的後顧之憂,沈北新區提供了多項選擇。推行政府主導的技能培訓,圍繞企業實際用工需求,對農民實施“訂單培訓”。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村民,學會了瓦工、水暖等手藝,到市內打工,收入增多,生活改善,很多人買了房。

  承包農民土地的企業優先錄用失地農民,並將優先用工條款寫入土地流轉合同。全區農業龍頭企業目前帶動農戶超過3萬戶,農民務工收入佔總收入的40%以上。

  對不想打工的村民,政府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對初始創業的零就業家庭人員、低保戶等,除稅費減免外還給予每人4000元的創業補貼;建立創業項目庫,為農民創業提供項目。

  沈北還整合社會保障管理機構,成立了社會保障管理中心,負責社保政策諮詢和業務經辦,率先在瀋陽市開展了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和保障轉保險工作,將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全部納入市級統籌,實現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發放。截至目前,沈北1萬多人參加了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財政投入4億多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