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揚: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與再平衡的"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1-05 06: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常態”是一個具有歷史穿透力的戰略概念。

  新常態之前,全球曾經歷過一個被國際經濟學界稱作“大穩定”的舊常態階段。這是人們難以忘懷的一段少有的繁榮時期。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本世紀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長達20餘年間,雖然也曾多次爆發過強度不等的金融危機(上世紀80年代在拉美,1997年在亞洲,1998年在俄羅斯,2001年在美國),同時也在美國發生過上世紀90年代末的房地産市場下瀉和新世紀初曙的IT泡沫破裂,但總體上看,那段時期,全球經濟發展經歷了少有的“好時光”。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低通貨膨脹率與低失業率並存,同時,經濟週期波動的特徵明顯弱化,是大穩定時期全球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大穩定”是全球範圍內科技進步、體制機制變革和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綜合産物。

  2007年是“大穩定”轉為大危機的關節點。從“大穩定”轉換為大危機,進而進入以長期結構調整為主要內容的新常態,其實只是被“大穩定”繁榮掩蓋下的各種矛盾産生、累積、深化、蔓延和爆發的過程。隨著以大穩定為主要特徵的舊常態的結束,全球經濟進入一個深度調整與再平衡的“新常態”。世界和中國,概莫能外。

  新常態帶來了新挑戰,它不僅暴露出國民經濟中長期被掩蓋的深層次矛盾,而且引發出一系列新的矛盾。概言之,這些矛盾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經濟發展陷入“投資/增長/過剩”悖論。我們的增長高度依賴投資,而投資恰又正是造成産能過剩的淵藪。新常態下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是要以改革的精神來完善投資機制,處理好投什麼、如何投和誰來投的問題。

  二是杠桿率飆升。杠桿率上升是具有全局性、系統性影響的金融風險。中國地方債務存在償付能力短絀和流動性不足兩大難題。應對債務問題,短期目標主要是防止債務形勢惡化,長期目標則是建立合理、可持續的地方政府融資機制。

  三是城鎮化轉型。在新常態下推進城鎮化,必須改變立足於“城裏人”來規劃城鎮化的偏頗,必須扭轉“開發區化”的傾向,必須克服“失去市場”的弊端,必須確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本立場,必須高度重視産業積聚、人力資本積累、知識外溢等對長期可持續發展更為重要的供給面因素的耦合,必須以城鄉一體化為最終目標。

  四是房地産市場形勢逆轉。此次房地産市場下滑的觸發因素不是來自政策面,而是來自城鎮住房市場內在供求格局的深刻變化。短期對策,應致力於清理多如牛毛的房地産規制,擇其不當者和自相矛盾者而棄之,還市場以本來面目;長期對策則應加快進行房地産市場的“頂層設計”,特別解決好居民“居者有其屋”戰略中的租售比問題、住房與土地關係問題、房地産市場與城鎮化關係問題、房地産市場開發主體問題、政府在房地産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房地産金融體系問題、支援和規範房地産市場發展的財稅政策問題等等。

  五是金融亂象叢生。我國貨幣量增而利率價升的情況同時出現,實屬亂象。治理金融亂象必須進行體制機制改革,主要目標有三:一是改革現行外匯儲備管理制度,以求徹底擺脫外匯儲備綁架我國貨幣政策的困局;二是改革多部門分業監管模式,根除監管套利的基礎並盡可能覆蓋層出不窮的綜合性金融業務;三是擯棄繁複且多已過時的“政策約束”,還市場以本來面目。

  新常態孕育著革命性轉變,在全球範圍內,新常態意味著供應鏈的重組、經濟結構的調整、治理體系的重塑和大國關係的再造;在國內,新常態則意味著中國經濟“浴火重生”。走過這個階段,中國經濟將從根本上擺脫投資驅動和出口驅動的增長方式,走上追求品質、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放眼全球,我們已進入一個“改革競爭期”,那些對改革的緊迫性、艱巨性及其多樣化內容認識得最深刻、策略最完備、決心最大、效果最明顯的國家,將會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搶佔先機。中國共産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依法治國的決定,正是這樣一個率領中國人民進行新一輪改革、實現中國夢的成熟綱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