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南大米 開始去“鎘”試驗探索

  • 發佈時間:2015-01-02 08:32:42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魯偉

  投資10多億元的湘米去“鎘”試驗,是國家修復治理重金屬耕地的探路之舉,其舉措多有爭議,也備受期待。2014年11月15日,長沙曙光環保公益中心(下稱“曙光環保”)披露,在涉及湖南10個地市的79個農田稻穀樣品中,鎘的平均值整體超標。大米如何去鎘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採樣方法有爭議

  2013年8月,剛創辦不久的曙光環保啟動了湖南重金屬污染調查項目。調查範圍主要在湘江流域的重點工礦區,共收集164個樣品,包括稻穀、土壤和礦渣樣品。其中,79個稻穀樣品涉及郴州市、永州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婁底市、長沙市、岳陽市、張家界市、常德市等10個地級市。

  什麼樣的採樣方法是科學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文友稱,國際上沒有統一的定論,這是當前一些學者正在研究的一個課題。按國家技術規範及監測實踐經驗,對農田土壤進行檢測的採樣方法有網格法、區域加密法和隨機採樣法。一位業內專家介紹:“三種辦法都通用、有效,在實際採樣過程中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使用或並用。”

  記者採訪的幾位專家都表示,若只有幾個數據,可以代表這個地方肯定有污染,不能論及整個區域。

  試點找技術

  探索中的湖南模式于爭議中推進。記者採訪的幾位農業和土壤專家,均對長株潭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持謹慎態度。

  南京農業大學農研所教授潘根興表示,他推崇以生物質炭治理重金屬污染。這一技術的核心是強調邊生産邊治理,即在處理農田固體廢棄物的同時,鈍化有毒重金屬,阻斷其活化被水稻吸收的路徑。“和撒石灰相比,生物質炭更環保,也更有效。”潘根興説。

  湘潭環保協會志願者劉海威一直為大米去鎘而努力著。在他看來,整個湖南省治理重金屬污染的氛圍不錯,在土壤修復技術和標準缺失的情況下,湖南省應該加強探索。“外界對湖南省治理重金屬的方法有很多爭議,這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行動起來。試點本身也應該包括試錯”。(據《財經》雜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