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精栽“梧桐”待“鳳”來 “新溫州模式”望續寫輝煌

  • 發佈時間:2014-12-31 16: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溫州12月31日電 (記者 張茵 見習記者 倪晨琪)“雜貨舖以前是主業,現在是副業。兩年前,開了網店,賣衣服鞋子。在溫州,衣服與鞋子的進貨渠道非常多,方便且成本低。再搬到淘寶,進行全國售賣,分銷渠道也廣,收入比以往好很多。”溫州街頭一家雜貨舖裏,店主陳小姐邊和記者講訴著生意經邊在進行網上交易。

  行走溫州街頭,記者發現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商鋪開始兩手工作——邊經營實體,邊網上開店。

  在老溫州人王先生的印象裏,30年前,甚至是10年前,都很難想像在溫州,會出現實體經濟依靠網際網路經營與生存的局面。

  改革開放初期,溫州人敢為天下先,帶著自己生産的鞋子、衣服、打火機等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以“要飯吃”的低姿態,從小商品到大市場,創造了溫州奇跡,也形成了被各地學習的“溫州模式”。

  然而,2011年金融風暴席捲溫州,老闆跑路,信譽危機,産業空心,樓市震蕩……溫州經濟發展各項指標名落孫山。

  同時,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興起,也讓原“溫州模式”備受考驗。

   是”溫州模式“過時了嗎?

  不是,在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看來,溫州模式最本質的一點,就是充分利用民力、民資發展民營,實現民享。它是一種以民為本的模式,其本質是“民本經濟”,其精髓是市場經濟,其基石是實體經濟,其政府治理體現在有限有為有效。他認為,當前溫州發展雖然面臨許多困難,但“溫州模式”活力仍在,溫州人的創業創新精神仍在,溫州的獨特優勢仍在。

  基於此,陳一新提出,要在改革上領先,全面深化改革,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溫州模式”。溫州要力爭做中國改革的“模範生”,再創體制和機制新優勢,為全國改革做貢獻。

  早在幾年前,以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為首的一批學者及企業界人士率先提出了“新溫州模式”的概念,與溫州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一號工程”不謀而合。

  對於“新溫州模式”,周德文認為,是溫州人民在原有的模式基礎上,以規模化、集團化、社會化的現代企業為支柱,實現連鎖經營、網路行銷等現代行銷方式。以市場為導向,資産經營、資本經營綜合發展為依據,以具有現代管理意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的企業家為骨幹,以區域品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為戰略,來發展經濟的一種新的發展道路。

  自此,溫州人開始有意識地創造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包括電商産業園區、産業集聚區、小微創業園區等“新溫州模式”的佈局已快速興起。

  溫州聚商盟電子商務創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胡俊第一時間嗅到了“新經濟”的氣息,在溫州率先籌備並建設溫州聚商盟電子商務創業園。

  聚商盟于2014年7月份正式註冊、誕生。短短半年,聚商盟一期工程(站前電商園)佔地5000平方,二期工程13700平方,目前已入駐挂靠企業近80家。並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在12月成立鹿城區網路經濟行業協會,園區致力於打造溫州集電商分享平臺、電商配套、倉儲物流、電商培訓、平臺對接、第三方服務、金融服務等一流的電商産業園。

  胡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園區周邊租金大概每平方月租金是35元,通過政策優惠,對入園企業進行補貼,補貼後租金成本是15塊錢左右。這對於創業者的吸引是很大的。

  “淘寶、天貓等大發展,讓線下實體面臨挑戰,做電商是大勢所趨。在溫州有眾多産品如鞋子、服裝、眼鏡、汽摩配等國內生産基地為電商發展提供有力的貨源保證。再通過聚商盟這個平臺,聚集企業,充分交流與分享,發揮規模經濟,集聚效益在這片土地上得以展望。”胡俊説到。

  而甌江口産業集聚區,作為國家海洋戰略的一部分及溫州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突破口,其發展也備受關注。

  “海洋與時尚是甌江口新區的主題建設。而産業集聚區在這個基礎上再發展,是存量與增量併發展的共存體系,在存量上是零,但有無限發展可能,在增量方面則打造想像中的經濟新模型。”溫州市甌江口新區管委會主任姜增堯對産業集聚區的未來滿懷欣喜。

  據了解,截止2014年11月底,規劃控制區共完成基礎設施項目投資82.4億元,産業項目投資58.6億元,協議引進産業項目數量44個,其中重點規劃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6.6億元,産業項目投資14.3億元,協議引進産業項目44個(包括20億元以上項目3個)。國際汽車文化園、東海城、菜鳥網路、南車修造基地等四個20億元以上産業項目已基本確定落戶新區,集聚效益漸顯。

  “溫州發展實體經濟有很多優勢和劣勢,關鍵是揚長避短。從現在看,有很好的基礎和市場,有很好的企業家隊伍,已經培育了經濟發展的産業鏈和企業鏈。”陳一新對溫州的實體資源表示肯定。

  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金這一經濟“血液”,溫商回歸成為重要引流。

  從2014年開始,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溫商回歸三年超三千億工程”,大力引導溫商回歸投資,謀求溫州與溫商、溫企、溫資的共贏發展。

  一年以來,245萬在外溫商回鄉投資,助推經濟發展。

  資源、平臺、政府政策支援、資金都有,“新溫州模式”下,“人才”成為其攻堅點。

  “留住長期人才,是我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相比于杭州、深圳,溫州該如何留住高端人才,是比較有壓力的。電商盟也在舉行沙龍、論壇,提供培訓,以吸引人才。”胡俊坦言。

  姜增堯對此則認為,只要平臺自身建設好了,不怕招商不行,更不怕人才的流失。溫州幾十年發展,很多開發區都因為自身鋪墊不到位而被歷史淘汰。要吸引“金鳳凰”還是得在家栽好“梧桐樹”。

  從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溫州市委、市政府的大膽突破、敢於創新,到溫州企業、社會人士的群策群力,再到各個産業園區、集聚區的合力發展,溫州正蓄勢待發。

  精心栽種“梧桐樹”,等待“金鳳凰”來臨。

  溫商二代陳柯剛賣掉了上海的房子,回到溫州買下了一套房子,安心經營父輩傳承的産業。“讓我下定決心回來的,是溫州這兩年的變化。我曾經對父輩的模式很失望,所以去了上海。如今,溫州的新變化,讓我覺得屬於我的機會來了。我相信溫州會在我們這代人手中,重現甚至超越父輩創造的輝煌。”(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