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中保持定力的“中國策”
- 發佈時間:2014-12-31 14:49:2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 傅雲威)新年即將來臨,世界卻缺了些過年的氛圍: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資本市場異動,一些新興經濟體本幣縮水、經濟失速、失業率高企,不少國家苦苦找尋新的經濟增長點。
環顧全球,在一片喧囂之中,中國內政外交保持了巨大的戰略定力,使得中國經濟表現出良好的抗衝擊性和增長韌性。這表明,中央領導集體的決策明智、有效,這讓“中國策”在各國治理中獨樹一幟,成為一大亮點。
國際原油價格自年中以來暴跌約50%,下探至5年來新低;鐵礦石、天然氣等價格也持續低迷,多個資源大國經濟承壓。這再次提醒世人,經濟結構單一化或許可以維持一時的繁榮,但隱藏巨大的結構性風險。在俄羅斯,伴隨原油價格下挫,盧布匯率暴跌,經濟遭受重創;在澳大利亞等礦産大國,礦業已無法繼續支撐繁榮,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失業率升至多年來高位。
再觀中國,伴隨改革深入推進,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新常態”,呈現出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等特徵。得益於著力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産業優化升級、努力打造綠色經濟的各項政策,如今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增速平穩且失業率保持低位,正逐步擺脫出口導向增長模式,服務業已成為增長重要動力。
縱觀全年,全球資本市場起伏較大。數月來,俄羅斯資本外逃嚴重,盧布匯率上演“過山車式”行情。這固然與油價下跌等因素相關,但俄資本賬戶過早開放恐難辭其咎。
資本項目放開是把雙刃劍,既有利於吸引外資,也可放大市場波幅和金融風險,對金融市場不夠完善的新興經濟體尤其如此。中國決策層對此有著深刻認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指出,中國作為一個缺乏成熟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大國,金融開放不能太快太急,否則容易引起全局性金融風險。正因為如此,中國的“金融策”才格外強調漸進,保證各項改革措施的配套與協調。
在今年增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風險複雜多變的大環境下,中國決策層的上述改革思路越發凸顯其價值。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言,最近數個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的亂局給那些對中國在放開匯率方面進展感到失望的人士提供了實例,並告訴他們,中國的決策層為何決心謹慎行事。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有6年,世界經濟增長依然乏力,復蘇進程凹凸不平。在此背景下,啟動投資計劃成為主要經濟體的政策選項。而在相關領域成就斐然的中國,也開始成為效倣的對象。
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近説:“我們沒道理擁有一流經濟體、二流基礎設施。”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等人則認為,美國國內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令人失望,中國基建投資成就讓美國蒙羞。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正在為出臺大規模基建投資計劃造勢。
此外,歐洲、日本也不甘人後。11月底,歐盟宣佈啟動一項預計規模高達3150億歐元(約合3830億美元)的戰略投資計劃,以期刺激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日本政府上週末通過總額約3.5萬億日元(約合293億美元)的所有經濟刺激措施,其中不乏投資安排。
當前,中國“投資策”正在升級,從大規模刺激轉向定向微刺激,從一般投資轉向重點投資,同時改革地方投融資體制,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可以説,將科技創新與高效投資相結合順應了中國的轉型、發展之勢。
中國的投資實踐表明,在後危機時代,那些最為樸素、最不取巧的政策,往往是最有長遠眼光的戰略。
2014年,國際局勢動蕩不安,領土爭端、地區熱點、大國博弈牽動人心。中國“外交策”唱響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注入正能量。
從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到構建亞太“互聯互通”格局,從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到出資成立絲路基金,從推動高鐵外交到人民幣“走出去”……中國倡導的和而不同、互利共贏理念開花結果,為震蕩中的世界增添信心和希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