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羅伯特·恩格爾:不要對銀行業風險過於樂觀

  • 發佈時間:2014-12-31 08:32: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亞洲的系統性風險在持續上漲,現在已經達到了1.2萬億美元,而且真實數據可能比這個更高。其中,佔比最大的是中國。對中國系統性風險貢獻最大的是四大國有銀行,突出表現在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上。

  根據巴塞爾協議的數據,中國總借債佔GDP的比例,在6年時間內已經從140%增長至230%,考慮到中國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約為10%,那麼,中國債務總額的年均增長速度應該超過了20%,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數字。顯然,中國銀行業在發展中冒了太多的風險,而它們之所以敢如此去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擔保的存在。

  解決中國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問題,簡單地依靠政府是不行的,銀行業需要提高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中國銀行業對資産配置的效率並未提高。現階段通過金融領域改革,通過資本市場的更加開放,將有機會改善中國銀行業的資産配置,解決系統性風險,同時也解決債務問題。

  很多美國人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時應該救助雷曼兄弟公司。另外一些人卻不這麼認為:如果救助雷曼兄弟,那麼也得救助其他企業,每家企業都指望政府的救助,他們就沒有足夠的激勵而好好地管理自己的風險,而且還會去冒更大的風險,産生更多的銀行業問題。但是,如果不救助這些金融機構,整個金融系統或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第三種選擇必須比這兩種選擇更好,它是什麼呢?就是根本不介入金融危機。

  應該如何避免金融危機呢?監管者和法規監管至少是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監管機構的挑戰就是防止金融機構冒太多的險。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些金融機構就沒辦法向其他參與者放貸,他們會拋售資産,這樣一來就會降低資産的價格,使得其他的金融機構受害,而實體經濟也會受害。賣資産是為了改善本機構的資産負債表,所以監管要做的是預防而不是救助。

  監管當局必須解決好下一個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而不是解決上一個金融危機的余波。

  亞洲的系統性風險在持續上漲

  全球金融穩定性的前景如何?美國金融風險在改善,系統性風險已經比金融危機高峰期下降了2/3,這是好消息。歐洲的情況整體也在改善,但幅度不大,系統性風險目前仍未下降到危機之前的水準,所以它的金融穩定性還不夠好。

  亞洲的情況則完全不同,系統性風險在持續上漲,現在已經達到了1.2萬億美元,而且真實數據可能比這個更高。其中,佔比最大的是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中國的系統性風險並未明顯集中,而在此之後,中國的系統性風險呈現急劇上漲的趨勢,目前已經超過了6000億美元。

  中國的風險來自哪?對系統性風險貢獻最大的是四大國有銀行,然後是一些小的銀行。

  首先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問題。一類債務是地方債,從2008年的1.7萬億增加到前兩年的10.7萬億,佔到整個GDP的27%,三年之後地方債肯定還會增加,主要來自於4萬億的刺激。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是房地産,為了支付銀行的利息,政府就需要不斷地出讓土地,而這是建立在土地價格上漲的基礎之上。如果土地價格停止上漲,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就會面臨乾涸的困境。從目前情況來看,地方政府已經面臨這樣的艱難時刻,要想找到同樣具有持續性的收入來源並不容易。而地方政府和銀行都不希望出現違約,這時候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銀行繼續向地方政府提供貸款。如此一來,貸款就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地增大。

  另一類債務則是國企債務,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4萬億刺激政策給國有企業提供了大量資金,而很多企業可能並不需要,於是,這些錢就被投到了房地産上。而這些土地、樓宇資産又變成了國有企業的抵押物,如果房地産的價格停止上漲,對國有企業的債務也會造成壓力,它們就會和地方政府一樣面臨違約的風險。

  解決銀行業風險不能簡單依靠政府

  中國還存有影子銀行,儘管其詳細的數據無法獲得,但是,可以通過衡量中國總借債數佔GDP的比例來分析。根據巴塞爾協議的數據,中國總借債佔GDP的比例,在6年時間內已經從140%增長至230%,考慮到中國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約為10%,那麼,中國債務總額的年均增長速度應該超過了20%,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數字。

  顯然,從價值低估和債務數據就可以看出,中國銀行業在發展中冒了太多的風險。而它們之所以敢如此去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擔保的存在。

  國有銀行往往持有資産抵押債券和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債權,這些資産常被監管當局定義為完全無風險的資産。但是,這些資産是否真的毫無風險?是否銀行真的需要大量持有?這都需要謹慎考慮。而在目前的情況下,國有銀行大量持有這些資産,一方面實體經濟沒有得到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面,這些國有銀行卻因此避免了監管當局的審查。如此一來,國有銀行就對失敗的威脅並不重視,它們的資産組合對風險的考慮並不充分。

  儘管中國的體系和西方的體系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在上述情形出現的情況下,沒法不擔心同樣的風險會在中國上演。

  對於上述分析,有這樣一種觀點,中國有著巨大的外匯儲備,能夠很輕鬆地救助那些有麻煩的銀行,有能力對這些銀行進行再資本化。並且,之前有過類似先例,把那些有問題的債務從銀行的資産負債表中去掉,進行重新結構化,建立起一些所謂的壞債管理公司。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將銀行業的不良資産剝離,僅是在繞過這個問題,並不能一勞永逸。

  解決中國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問題,簡單依靠政府是不行的,銀行業需要提高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並在此過程中對經濟發揮更大的作用。

  鑾遙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有許多事情去做,比如全民醫保、養老保險、住房保險、環境保護,這些都是政府需要應對的重大任務。即使有足夠的能力,中國政府也不一定會頻繁地為銀行風險埋單。

  通過金融改革改善銀行業資産配置

  中國的決策者完全意識到中國經濟存在哪些問題,十八屆四中全會也討論了這些問題。在此之後,很多的政策紛紛出臺,以幫助解決金融機構中的這種不穩定性。

  其中,有些新的政策非常好。比如,前不久剛出臺的滬港通,我對這一政策感到振奮。這是一個重要的開放中國經濟的步驟,滬港通將會對經濟進一步開放帶來更大的好處,因為此舉可引入更多的境外資本,也能夠激勵銀行強化貨幣管理工具、風險管理工具和貸款承諾,使得中國銀行能夠扮演好金融仲介的角色。

  滬港通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對於整個中國經濟來説,這一步仍然比較小,可以更加大膽一點,讓資本市場能夠更好地配置資源。很多國家的資本市場是開放的,而且已經非常多樣化,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應該進一步開放,發揮更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中國有幾個政策卻令人擔憂:一個是加大基礎建設的投資,基礎建設對經濟是一件好事,但是這會導致經濟中投資佔的份額繼續增高。而對中國來説,投資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已經夠高了,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只是一個短期的解決方案,並不會解決經濟轉型的問題。

  另一個是對抵押貸款放鬆了限制,使得人們能夠買上第二套房或者更大的房。如果這一情況繼續發酵,樓市價格無疑會繼續上漲,這也就意味著房地産市場並沒有達到穩定的狀態,而仍在波動之中,這對整個經濟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狀況都會産生影響。

  還有就是金融部門的風險考量。除了金融危機再次爆發的可能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金融機構可能遏制經濟的生機。金融機構的本職工作是拿走人們的儲蓄,把它轉化到最好的企業中,去做最好的投資。但是,現在中國金融機構這一點做得卻不是特別好。儘管可以為了解決不穩定性對銀行進行注資,但是,接下來銀行還會再次不穩定。在此過程中,中國銀行業對資産配置的效率卻並未提高。現階段,通過金融領域改革,通過資本市場的更加開放,將有機會改善中國銀行業的資産配置,同時解決系統風險,也解決掉債務問題。

  上述問題其實都很棘手,要想真正解決並不容易,真心希望所有中國人都走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