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價“放肆”跌 “底”在哪?(圖)

  • 發佈時間:2014-12-27 08:33:21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周還感覺突破每桶50美元有難度,現在覺得可能性很大了。”一位多年從事油價研究的人士説。

  這反映了國際油價的捉摸不定。沙特石油和礦産資源大臣納伊米表態,不管油價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還是60美元,對沙特來説都無關緊要。能源諮詢公司IHS副董事長丹尼爾·耶金説,頁巖油開發成本可能遠低於市場預估。

  “除非我國經濟好轉跡象明顯,否則進入明年1月份石油需求淡季,國際油價突破每桶50美元、下衝40美元也不是沒有可能。”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朝霞説。

  IHS的預計,明年全球石油新增産量220萬桶/日,需求僅新增100萬桶/日。如果沒有突發因素改變供需,油價“探底”之程短期或將繼續。

  國際油價的持續震蕩給各國政府均帶來較大不確定性。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財政收入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國家經濟和政治風險都在上升。而以我國為代表的主要石油進口國則大幅降低原油進口成本,短期內贏來利好。

  2004年,國際油價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開啟了10年左右的高油價時代。此輪油價暴跌,其背景是北美頁巖油氣“革命”後的全球石油供需格局轉變,以及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格局的重構。油價的平衡點在哪?或將成為國際經濟格局重塑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國內油價為何追不上國際跌幅?

  儘管經歷“十連跌”,但簡單對比計算可以發現,國內油價下跌的幅度要比紐商所輕質原油等國際油價跌幅小了很多。

  為什麼國內油價比國際油價“少跌”了?説好的“反映國際油價變化”呢?

  油價降不降、降多少,到底誰説了算?2013年3月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按照新機制,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該漲就漲,該降就降”。

  按照市場機構的分析,第一個因素,我國成品油價格中稅費佔30%以上。在稅費固定的情況下,國內油價的波動可以理解為只有不到70%在隨著國際油價變動。相應的,跌幅也會變小。

  第二個因素就是參考的國際油價。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解讀新機制時説,新機制適當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挂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品種,盡可能選取在當今世界石油市場中具有代表性和風向標的油種,以避免價格易受人為操控。

  但關鍵是,我國挂靠的“所有”國際市場原油品種還蒙著神秘的“面紗”,並未向社會公佈。或許,某幾個品種的國際油價下跌幅度無法反映油價變動全貌,因此也給衡量國際油價和國內油價跌幅帶來困難。

  中國能否成石油“價格戰”贏家?

  油價大跌顯著降低了我國的用油成本,也是我國增加石油進口和加快儲備建設的好時機。數據顯示,11月俄羅斯對華原油出口同比增長65%,我國從伊朗進口原油比10月大增五成。但有無足夠的儲備庫容和對油價走勢的精準判斷,無疑是制約因素。

  油價下跌也為我國能源企業走出去和引進資源提供良機。2009年,借油價大跌之際,我國與俄羅斯等資源國簽署一系列油氣合作協議,我國石油企業海外並購也大手筆不斷。

  “油價下跌為資源並購提供了機會,但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並購資源面臨的稅收法律風險不斷上升,需謹慎從事。”舒朝霞説。

  從中長期看,油價下跌對於我國正加快推進的産業結構調整以及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卻不算利好。

  油價跌跌不休已使煤制油等煤化工行業步入“寒冬”。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室主任牛犁説,過低的油價無疑會打擊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産業前景,抑制研發投入;成本降低也讓一些落後産能有了喘息的機會。

  近期兩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反映了政府在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上的態度。專家建議,應抓住窗口期,加快我國能源戰略和政策體系的構築,為結構調整持續深入創造良好政策環境。綜合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