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適應新常態 實現新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2-25 22:29:2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局長 肖振宇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新常態孕育著新機遇和新希望。2015年,隨著全方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經濟轉型升級的進一步推進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及時轉移工作重心,將著力增強戰略創新驅動力、“三外”核心競爭力和營商環境吸引力,增強對新常態的引領能力。

  新常態下必須找準新的增長點

  新常態帶來廣州外貿要素和資源的重新配置。一是在貿易結構上,由於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勢頭不穩、新興市場增長勢頭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共同作用,以及我國經濟“三期”疊加,導致廣州市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出現低位運作態勢,而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動性增強、廣州交通樞紐地位和綜合服務功能的提升,帶動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保稅物流、市場採購等外貿新業態的蓬勃興起,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二是在市場結構和商品結構上,東盟、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外貿增速依然保持高於傳統市場的勢頭,帶動了廣州貼近市場需求的傳統優勢産品和機電産品出口的增長。三是在主體結構方面,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廣州外貿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常態倒逼廣州産業的轉型升級。一方面,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倒逼廣州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將吸引外資的目光瞄準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産業。另一方面,新興技術、新興産業和新興服務蓬勃發展,為廣州夯實産業基礎提供了方向。以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高端項目招商推動廣州産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廣州招商引資的重要任務。

  新常態也加速了廣州資本輸出步伐。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為廣州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促進外經貿轉型升級提供了重大契機。利用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區位優勢和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聯繫緊密的開放優勢,廣州企業加大“走出去”步伐,為廣州開放型經濟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之中提供了新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新常態下增創新優勢的新舉措

  適應新常態,必須創新舉措,以此推動全市開放型經濟穩步發展。

  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從5月開始,廣州充分發揮大商貿、大物流優勢,將外貿工作重心轉移到新業態發展上來。一是出臺扶持政策。7月底,廣州市政府出臺《廣州市支援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實施意見》,提出了發展外貿新業態、確保出口穩定增長、著力優化外貿結構、優化外貿環境、強化財稅金融保障等5個方面的14條意見。二是大力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2013年9月廣州獲批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後,著力建立健全跨境電商監管政策體系,出臺扶持政策,培育國內行業領先企業,預計全年完成跨境電子商務零售(B2C)和網購保稅(B2B2C)進出口10億元,規模全國領先。三是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推動聖地獅嶺(國際)皮革皮具城申報國家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為發展市場採購貿易打下堅實基礎。四是發展保稅物流。深入落實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先行先試措施,推動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國家驗收,從保稅監管環境上支撐新業態的發展。

  各項支援新業態發展的政策取得了預期的效果。1~10月,除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外,廣州市其他貿易方式實現進出口199.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拉動廣州市進出口增長12.6個百分點。佔全市進出口比重達18.4%,比2013年同期提升10.2個百分點。

  強化高端項目招商。今年以來,廣州市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逐步改善投資結構,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步伐,突出金融、科技和總部經濟3個重點,狠抓高端項目招商,搶抓經濟制高點。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招商。廣州市政府成立招商工作聯席會議,統籌協調招商引資、項目落戶、企業經營等工作,形成全市上下大力抓招商的局面。廣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拜訪跨國企業高層,達成一批投資項目和意向。二是舉辦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今年以來在境內外舉辦投資貿易促進活動12場,介紹廣州營商環境與發展商機。派出10多批次招商小分隊,拜訪境內外跨國企業近200家(次)。三是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積極為投資者協調解決審批、落戶、建設、經營、生活配套等各方面問題,解決投資者後顧之憂,將一批在談項目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投資。預計全年,廣州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近1100家;合同外資同比增長10%;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6%。

  推動資本輸出。今年以來,廣州大力推動本土企業利用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機遇“走出去”。鼓勵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境外設立生産基地、建立國際行銷網路、進行資源能源開發和承攬境外工程,帶動生産設備、工程設備等物資出口,加快進口廣州市緊缺的大宗商品。通過海外工業園、商貿城帶動中小企業“抱團出海”。協調解決了一批走出去重點企業的融資、報批、人員出境等問題。

  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廣州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今年以來,廣州企業境外投資項目達139個,增長52.8%,境外投資項目的協議總投資額增長64.7%,中方協議投資額增長68.2%。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合同額增長16.6%;完成營業額增長52%。

  優化投資貿易環境。為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築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新優勢,廣州市通過大力優化投資貿易環境,不斷增強開放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積極推進政策創新。研究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複製可推廣政策在廣州部分區域落地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成功爭取外商獨資設立醫院、在南沙新區實施外商投資資本金意願結匯、南沙金融創新15條政策等試點政策。二是推進開放平臺載體建設。積極申報建設自由貿易園區,在外商投資管理體制、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等方面開展研究。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于4月通過驗收和開關運作,南沙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通過驗收,各特殊監管區域功能進一步整合優化。三是推動營商環境優化。落實為企業減負的舉措,堤圍防護費徵收標準下調50%。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取消外資企業聯合年檢,建立年度報告制度。推進“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改革,探索開展“三互”(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業務模式。指導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幫助指導100多家企業應對16起案件,涉案金額1.6億美元,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和市場份額。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成立廣州智慧財産權法院,切實保護企業的智慧財産權。

  新常態下加快發展的新謀劃

  經濟新常態孕育著新機遇和新希望。2015年,隨著全方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經濟轉型升級的進一步推進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將著力增強戰略創新驅動力、“三外”核心競爭力和營商環境吸引力,增強對新常態的引領能力。

  增強戰略創新驅動力。一是加快推動南沙新區開發建設,圍繞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爭取更多創新和試點政策,優先引進先進製造業骨幹項目,大力發展航運金融、物流和海洋經濟,推動發展整車進口、市場採購等貿易業態。

  二是籌備建設自由貿易園區,用好用足政策優勢,在海外開展自貿園區專題招商活動,將自貿園區的政策優勢儘快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項目,推動企業到自貿園區註冊。

  三是制定廣州商務發展“十三五”規劃,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未來5年發展謀好局、起好步。

  增強“三外”核心競爭力。一是突出抓招商抓項目。梳理廣州市招商政策,增強政策吸引力。加大對重點産業的招商力度,引進一批新項目、大項目、好項目。做好在談項目、項目線索的跟蹤服務工作,推動項目加快落戶。

  二是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加快市場採購、保稅物流、內外貿一體化、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等重點新業態發展。拓展資訊技術服務、金融服務、運輸、旅遊、體育、文化和影視服務等服務貿易領域。

  三是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大力度為本土“走出去”企業提供融資、法律、外匯、當地政策指引等服務。

  增強營商環境吸引力。繼續推動審批許可權下放,規範公共服務事項,做好權責清單發佈,減少審批層級,方便企業和公眾辦事。繼續推進“三個一”、“三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試點工作,推進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加快投資貿易便利化進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