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經貿十大新聞

  • 發佈時間:2014-12-25 22:29:3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高超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貿談判火熱多邊機制再突破

  世界貿易組織11月27日宣佈,有關落實《貿易便利化協議》的議定書得以通過,同時通過的還包括有關糧食儲備和補貼以及“後巴厘工作計劃”的另兩項決定。在多邊機制取得突破的同時,2014年雙邊和區域自貿協定同樣風生水起。中瑞、中冰自貿協定生效,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結束實質性談判,韓澳、日澳簽署自貿協定,TPP、TTIP和RCEP等區域性自貿協定進展迅速。

  點評:在持續了近4個月後,“巴厘所有協議”項下實質性談判的僵局終於被打破。《貿易便利化協議》正式通過標誌著以WTO為象徵的多邊貿易機制,打破了去年12月以來的僵局狀態並重煥生機,朝著多哈回合談判目標再次啟程。相比之下,雙邊自貿的進展可謂神速,多個區域自貿協定也在快速推進。雙邊自貿和區域自貿的大行其道一方面推動了貿易與投資便利化的進程,另一方面也讓多邊貿易機制面臨著挑戰,多哈回合談判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克裏米亞易主烏克蘭危機持續

  2013年底爆發的烏克蘭危機在2104年持續發酵。3月,克裏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併入俄羅斯,引發美歐與俄羅斯相互對峙。5月大選後,波羅申科當選烏克蘭總統,但烏克蘭局勢並沒有好轉,東部地區宣佈獨立,導致地區衝突不斷,經濟受到嚴重影響。

  點評:烏克蘭危機的爆發有著多重因素,但大國之間的博弈無疑讓危機的解決更趨複雜。圍繞著烏克蘭問題,美、歐、俄、烏糾纏其中,相互間多輪制裁不僅讓彼此經濟受損,其影響甚至波及到日本、澳大利亞和中東歐國家。時至今日,儘管多方努力促成了明斯克協議的簽署,但烏克蘭國內局勢仍沒有緩和跡象,經濟更是損失慘重。在全球化的今天,經濟制裁絕不是解決危機的明智選擇,相互對峙更像是“冷戰”重現,要解決危機還需要更為理性的方法。

  聯儲結束量寬美經濟高速揚帆

  10月29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議息會議後宣佈,結束資産購買計劃,同時維持0~0.25%的超低利率。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在今年二、三季度取得強勁增長,其中第三季度增長按年率計算高達5%,創11年新高。同時,美國就業市場顯著改善。在歐日經濟疲軟之際,美國成為發達經濟體中為數不多的擺脫金融危機陰影的國家。

  點評:從2008年11月首輪量化寬鬆政策(QE)實施算起,該政策共實施6年。其通過壓低長期利率刺激信貸,推高了房價和股價,由此産生的財富效應提振了居民消費。從這個意義上説,量寬對美國經濟復蘇功不可沒。但對世界經濟而言,量寬對大宗商品價格、主要貨幣匯率、國際投資等均産生影響,結束量寬的消息還導致部分發展中國家一度出現本幣貶值潮,給經濟帶來傷害。由於美元具有特殊地位,對世界經濟而言,類似量寬的“非正常”政策還是越少越好。

  重債國現起色歐洲連出刺激策

  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希臘等歐洲重債國經濟在2014年下半年出現起色,不僅經濟出現了正增長,有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甚至超過了歐元區和歐盟的平均水準。為了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歐洲央行9月意外降息,並推出採購資産支援證券的舉措,歐委會則在11月公佈了3150億歐元“刺激計劃”。

  點評:重債國經濟復蘇並不能讓歐洲有所放鬆,相反,要實現歐洲經濟復蘇,一些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首先,重債國大多實施了嚴苛的緊縮政策並接受救助,福利的減少引發民眾不滿,不斷的罷工抗議將影響這些國家經濟進一步復蘇,“節流不開源”並非長久之計;其次,受到烏克蘭局勢影響,德法等經濟大國增長放緩,歐洲“火車頭”動力不足;再次,在歐版“量寬”的政策上,歐盟內部還需協調;最後,多國經濟改革步伐緩慢,仍然制約歐洲經濟發展。

  三支箭效果小日本經濟未見好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並未讓日本經濟出現起色:貿易逆差持續,消費、投資不足,通縮情況沒有改變,日本經濟在二、三季度連續負增長。11月18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21日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大選,同時將再次提高消費稅的日程從原定的2015年10月1日延後到2017年4月1日。

  點評:日本經濟連續兩個月出現負增長引發了“安倍經濟學”失效的猜測。其實,“安倍經濟學”本身就存在缺陷,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短期政策,對長期結構性問題不起作用;而安倍上臺後,不正視歷史的做法導致日本與周邊國家關係降至冰點,影響了日本對外貿易。雖然通過提前舉行大選,安倍保住了自己的首相位置,但日本新內閣的經濟政策並沒有太多新意。如果安倍政府仍然無視制約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日本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難有起色,安倍的首相寶座亦難坐穩。

  制裁油價雙殺俄羅斯經濟承壓

  在克裏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併入俄羅斯後,美歐對俄羅斯連續實施了多輪制裁,這導致俄羅斯出現外資撤離、盧布暴跌、融資成本上升、通脹率上升的局面,經濟大受影響。國際油價的走低又給俄羅斯經濟造成不利影響。俄方估計,2014年俄羅斯經濟增長只有0.7%~0.8%,而國際社會的預測更為悲觀,只有0.3%。

  點評:強硬的普京帶領著強硬的俄羅斯堅決回擊著西方國家的制裁,但對於俄羅斯經濟來説,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衰退幾乎不可避免,這其中西方制裁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俄羅斯經濟長期以來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也逃不了干系。外部環境讓俄羅斯認識到,“向東看”或許是俄羅斯擺脫西方制裁影響的一條出路,這也讓俄羅斯在外交和經濟策略上與亞洲國家走得更近。同時,要解決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俄羅斯還需從內部多下功夫。

  埃博拉傷非洲經濟損失引擔憂

  2014年2月,此輪埃博拉疫情在幾內亞暴發,隨後疫情在西非迅速蔓延,部分非洲國家和美國、西班牙也發現了確診病例。截止到12月23日,西非疫情最嚴重的三國埃博拉病毒致死人數已增加到7518名,記錄有案的確診病例總數為19340起。面對病毒,世界各國紛紛提高防疫措施,除了對非洲疫區提供援助,各國也加緊疫苗的研製。與此同時,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引發關注。

  點評:埃博拉並不是新病毒,但此輪疫情卻格外兇猛,不僅影響範圍大、死亡人數多,更波及到歐美發達國家。有估計稱,埃博拉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帶來的衝擊可能是30億美元~40億美元。疫情給西非國家經濟帶來影響,而停飛航線、發佈旅遊警告等措施又讓這些國家經濟雪上加霜。針對病毒,多國對西非國家展開了援助,合作開展防控、檢測方法研製、疫苗研發;而西非多國在疫情過後的經濟復蘇,同樣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

  加強金融合作發展中國家抱團

  7月1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正式簽訂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銀行總部設于上海,首任總裁來自印度。10月24日,中國、印度和新加坡等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1月25日,印尼簽署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該銀行的意向創始成員總數達到22個。

  點評: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成立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為長期經濟增長提供動力,為金磚國家建設性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合作平臺,提高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亞投行投資于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擴大全球總需求,支援全球經濟復蘇。兩個金融機構體現了新興經濟體“抱團取暖”的願望,將成為現有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補充。

  美古關係鬆動經濟考量意味濃

  12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卡斯特羅分別發表談話,宣佈將就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展開磋商。美國方面還表示將於今後數月內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重建大使館,白宮將就取消對古巴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貿易禁運與國會進行磋商。

  點評:是什麼改變了美國與古巴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對立?利益。維護國家利益是一國政策的終極目標,顯然,禁運與封鎖對於美國和古巴來説都是不符合其國家利益的。就美國而言,這一政策並沒有實現最初設想的目的,反而讓美國失去了一個極好的海外市場;對古巴而言,這一政策更是直接影響古巴的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制約其經濟發展。在衡量利弊之後,開啟兩國關係正常化進程,對於美國和古巴來説都是必然選擇。

  馬航連出意外“歲月號”刺痛南韓

  3月8日2時40分,馬航MH370飛機與管制中心失去聯繫,這架由吉隆坡飛往北京的波音777-200航班載有239人,客機至今下落不明。7月17日23時,馬航MH17航班在烏克蘭靠近俄羅斯邊界墜毀,造成298人遇難。4月16日8時58分,載有470人的“歲月號”客輪在南韓西南海域發生浸水事故而下沉,事故導致281人確認遇難,23人下落不明。

  點評:意外事故往往留給人們無盡的悲傷,調查清楚事故發生的原因或許可以減少今後類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然而MH370至今下落不明讓查明事故原因變得遙遙無期,MH17的調查也無最終結論。同時,事故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同樣巨大。馬航客機接連出事導致馬來西亞航空、旅遊等行業受損,受事故影響,馬來西亞航空公司也面臨重組。“歲月號”的沉沒則讓南韓旅遊、消費行業受到打擊,以至於南韓政府不得不出臺財政支援計劃,以穩住南韓經濟。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李高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