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新思維:人口倒推發展佈局

  • 發佈時間:2014-12-25 09:41: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多、堵車、污染”,飽受“城市病”困擾已久,北京終於尋到藥方。昨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意見》。會議提出,北京研究制定了人口控制目標,今後做發展規劃、上産業項目,都要由人口佈局來倒推發展佈局。業內認為,這意味著北京發展戰略發生了重大轉變,控制人口規模將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未來北京發展將以人口為底線,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對症下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全會上指出,北京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人口增長過快,由此也使得“城市病”症狀日益凸顯。

  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1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5.5萬人,增速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雖然增幅有所放緩,但是目前北京人口規模已經接近環境資源承載極限。按照目前執行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北京市2020年適宜人口規模為1800萬人,但這一數字早已被突破。

  今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研究建立與人口調控掛鉤的政府投資、公共資源分配機制,明確區縣調控責任,實行重點督查考核,切實把常住人口增速降下來。這也是首次把人口控制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首都經貿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認為,北京由人口倒推發展佈局的提法應該屬於全國首次,凸顯了北京控制人口規模的決心和迫切性,這就意味著北京未來的發展戰略將發生重大轉變。以往都是由産業的發展帶動人口的增長,未來北京則是以人口為底線,來決定發展方向、方式,有多少人幹多少事,此舉有利於從增量上控制人口的無序增長。

  疏解資源

  郭金龍在會上明確,明年要嚴格執行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繼續關停製造、鍛造、小傢具等領域的污染企業,積極調整疏解動批、大紅門、天意等區域性專業市場,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疏解,切實降低中心城區的産業密度和人口密度。

  根據今年7月25日發佈的《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除傳統的一般製造業之外,京城核心區還將禁止新建和擴建高等學校、大型醫院,嚴格限制酒店、寫字樓、展覽館等大型公建。

  “目前北京人口規模龐大,一部分因為産業佈局不合理,一些低端産業、勞動密集型産業吸引了大量人口,既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也給資源環境造成很大壓力;另一方面,北京作為首都,集中了太多的教育醫療資源,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如果説由人口倒推發展佈局是從增量段控制人口規模的話,那麼積極推動大紅門等區域專業市場、教育醫療資源疏解,則是從存量段進一步壓縮人口規模,雙管齊下效果肯定更加明顯。”陳及説。

  北京産業轉移為周邊地區也帶來了新機遇,白溝玉兔皮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英在提到大紅門服裝産業向白溝轉移時非常激動,“確定大紅門部分商戶要遷過來後,我們的銷售額增加了7%-10%,可以説大紅門的到來帶火了白溝,也提振了我們的生意”。

  重在管控交通

  交通擁堵一直是北京“城市病”的主要特徵之一,郭金龍表示,繼續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開工建設4條新線,開通14號線中段、昌平線二期。抓好蘋果園交通樞紐、駐車換乘停車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微迴圈道路疏堵工程。深入研究交通需求管理的政策措施,大力整頓停車秩序,提高智慧化管理水準。

  北京市交通委發佈的2013年北京市交通運作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平均每天堵車1小時55分鐘,與2012年同期相比延長了25分鐘。根據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2014年的研究結果,北京因交通擁堵每年約造成700億元的損失,其中超過80%為擁堵時間損失。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指出,以往解決交通擁堵問題,主要靠增加公路、地鐵線路,從供給方面來解決問題,但是隨著北京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城市格局日益成熟,僅靠供給端已不能解決交通問題,還要加強交通需求管理入手。目前採取的限行、限號都具有一定的需求管理的性質,但從國際經驗來看,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私人用車成本,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率,提高停車費、徵收擁堵費都是可以選擇的措施。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胡大源則認為,北京的交通擁堵有一部分原因是城市多中心疊加,北京是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應該使城市佈局呈現多中心分散佈局的狀態,既可以大大緩解交通壓力,也使城市佈局更加合理。(王曄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